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世间罕见的江心洲湖泊与潮汐河流湿地”,垛基果林是其中独有的湿地类型,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生态价值,目前主要存在于公园建设的二、三期区域内。近年来公园管理方多次开展生态修复实践工作,从用地类型的改变到场地改造,但其修复成效、湿地的健康状态、反馈机制尚不可知。湿地功能的发挥和可持续发展与湿地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以海珠湿地二期为研究对象,从健康评价角度出发,以期筛选出湿地公园健康评价的关键指标,同时明确二期健康状态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 本文研究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理论与背景研究:对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法规、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等资料进行搜集、归纳与分析,明确研究目的与方法;梳理海珠湿地二期基本资料,明确其历史变迁、修复实践及恢复目标等,为后文健康评价与优化工作提供依据。 (2)湿地公园健康评价关键指标的筛选与验证:当前评价模型众多、指标庞杂,导致评价过程耗时耗力,因此在查阅相关研究并梳理现有评价体系指标信息后,运用频次法与专家评价法筛选并确定湿地公园健康评价的关键指标,基于此构建适用于区域性的、具有普适性的快速湿地健康评价模型,并以小鸟天堂这一已有研究进行实例验证。 (3)构建针对海珠湿地二期的综合健康评价模型与评价标准:基于关键指标和评价目的,结合垛基果林的特点、湿地公园发展目标等因素补充指标类型与数量,进而构建针对二期的综合健康评价模型,同时参照已有研究、国家标准等制定分级评价标准。 (4)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及优化建议提出:基于已构建的综合健康评价模型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运用普适性与针对性两种评价模型对二期进行健康评价,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并探讨模型适用性,进而结合评价结果提出针对二期的优化建议。 本文通过筛选出湿地公园健康评价的关键指标,进而对海珠湿地二期进行健康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区域性湿地监测、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相似研究的评价体系构建与海珠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