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四磨汤干预心衰大鼠模型,比较每组大鼠血清NT-proBNP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及炎症因子IL-6的表达差异,探讨四磨汤治疗心衰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具体影响以及SCFAs对心衰大鼠的影响,为治疗心衰提出新思路。 方法: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连续28d腹腔注射造心衰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磨汤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有空白组10只。四磨汤组予以四磨汤口服液干预,卡托普利组予以卡托普利片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2周后,采用16SrDNA测序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GC-MS检测大鼠粪便中SCFAs含量的改变;ELISA检测各组大鼠测定血清NT-proBNP、HDAC及IL-6水平。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喜静,不活跃,对外界刺激反应慢,后期逐渐出现了体重下降,进食少,皮毛易掉无光泽,甚则证见重度满胸积液情况。模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肠道菌群代谢物SCFAs含量下降(P<0.01),血清HDAC及IL-6数值均有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对应的药物干预下,四磨汤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总体状况轻于模型组,大鼠的活动量有所增加,进食饮水量较模型组多,体重稍有下降,脱毛症状较模型组缓解;四磨汤组及卡托普利组的血清NT-proBNP均降低(P<0.01);SCFAs含量有所升高(P<0.01);血清HDAC及IL-6数值均有下降(P<0.01)。与四磨汤组相比,卡托普利组的血清NT-ProBNP含量下降(P<0.01),SCFAs含量有下降(P<0.01),血清HDAC数值升高(P<0.01),血清IL-6数值下降(P>0.05)。 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以及菌群的数量;能促进肠道菌群中SCFAs含量增加,从而抑制HDAC及IL-6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来改善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