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鼻烟壶)入路在低体重指数(BMI)患者中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557例。排除BMI≥18.5kg/m2的患者2490例,最终纳入低BMI患者共67例。本中心穿刺置管术由6位操作熟练的术者(手术量>500例)进行,其中3位穿刺远端桡动脉,根据术者选择的手术入路分为常规桡动脉入路(cTRA)组和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是否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否急诊、造影剂用量、射线暴露时间、压迫止血时间、VAS评分以及穿刺入路相关并发症。患者出院后采用多普勒血管超声进行远期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桡动脉闭塞(RAO)。 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CAG和/或PCI的低BMI患者共58例,排除1例股动脉入路患者、1例年龄≥90岁患者,最终共纳入56例低BMI患者。本中心穿刺置管术由6位操作熟练的术者(年手术量>200例)进行,其中3位穿刺远端桡动脉,根据术者选择的手术入路分为cTRA组和dTRA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以及术后穿刺入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采用多普勒血管超声探查患者RAO发生率。 结果: 回顾性研究共纳入67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低BMI患者,年龄74(68-78)岁,其中男性36例(53.7%)。cTRA组38例,dTRA组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个人史、既往病史、术后血压、心率、心室射血分数及生化检验等数据无显著性差异。dTRA组手术穿刺成功率为96.6%,与cTRA组比较(97.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TRA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cTRA组(51.7%vs. 81.6%, P=0.020)。dTRA组穿刺时间显著长于cTRA组 [72.0 (60.0, 90.0) vs. 60.0 (60.0, 63.5) s, P=0.003]。dTRA组有1例穿刺失败更改为cTRA组,最后cTRA组39例,dTRA组28例。dTR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cTRA组 [45 (20, 70) vs. 30 (15, 50) min, P=0.043]。两组手术类型、疾病类型、造影剂剂量和射线暴露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dTRA组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显著短于cTRA组(4 vs. 6 h, P<0.001)。dTR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TRA组(2.0 vs. 3.0, 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麻木、手部肿胀均无显著差异。67例患者中共有12例失访,其中6例死亡(cTRA组3例,dTRA组3例);另外cTRA组有6例失访(3例失联,3例拒绝)。cTRA组与dTRA组超声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3.3 ± 8.2 vs. 8.8 ± 5.4 月, P=0.100)。超声随访结果显示, cTRA组有6例完全RAO,4例功能性RAO,不包括切换手术入路患者;dTRA组只有1例RAO。dTRA组RAO发生率显著低于cTRA组(4.0%vs. 33.3%, P=0.007)。 前瞻性研究共纳入56例低BMI患者,cTRA组28例,其中男性12例(42.9%),中位年龄73岁;dTRA组28例,其中男性13例( 46.4%) ,中位年龄73岁。与cTRA组相比, dTRA组在性别、年龄、BMI、个人烟酒史、既往病史、术后血压、心率及生化检验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dTRA组远端桡动脉血管内径显著小于cTRA组常规桡动脉血管内径[1.7 (1.6, 1.9) vs. 2.2 (1.8, 2.4) mm, P<0.001]。dTRA组穿刺成功率虽然低于cTR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92.9%vs. 100.0%, P=0.491 )。dTRA组穿刺时间长于cTRA组[60.0 (56.3, 70.0) vs. 50.0 (40.0, 60.0) s, P=0.002],两组间有显著差异。dTRA组有2例穿刺失败更改为cTRA组,最后cTRA组30例,dTRA组26例。与cTRA组相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类型、疾病类型、造影剂剂量方面和射线暴露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dTRA组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显著短于cTRA组 [3.0 (3.0, 4.0) vs. 6.0 (6.0, 8.5) h, P<0.001]。dTR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TRA组 [2.0 (2.0, 2.3) vs. 3.0 (3.0, 4.0), P<0.001]。两组在术后出血、血肿、麻木、手部肿胀并发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56例患者中共有4例失访,cTRA组和dTRA组各2例,均为外地患者未能完成随访。术后3个月超声随访结果显示,cTRA组有6例完全RAO,2例功能性RAO,不包括切换手术入路患者;dTRA组只有1例RAO。dTRA组RAO发生率显著低于cTRA组(4.2%vs. 28.6%, P=0.028)。 结论: 在低BMI患者中,与cTRA相比,采用dTRA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靠、止血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且显著降低术后RAO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