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主观性耳鸣的影响因素和CBT联合声治疗对耳鸣的疗效及SAS、SDS影响的研究
主观性耳鸣的影响因素和CBT联合声治疗对耳鸣的疗效及SAS、SDS影响的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目的: 在大多数就诊于耳鼻喉科门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中,因外耳道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梅尼埃病等原因出现耳鸣症状者,经清理耳道、穿刺抽液、减轻内耳积水等对症对因治疗后往往预后较好。可现实是对于很多主观性耳鸣患者,在难以明确耳鸣病因的情况下,还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治愈耳鸣本身,大多治疗方式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尤其针对程度较重、持续恼人的耳鸣,可能并发睡眠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一般临床医生往往会忽略患者对耳鸣产生的这些不良心理反应。本研究通过对耳鸣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在常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或)声治疗,对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探索一种针对主观性耳鸣理想的治疗模式。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的耳鸣患者357例,通过采集病史、完善相关检查、问卷调查筛选出主观性耳鸣患者139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90例,两组均需完成基本情况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同时对实验组中的33例患者采用甲钴胺等药物配合高压氧(HBO)的常规治疗(A组);35例患者接受声治疗联合常规治疗(B组);35例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常规治疗(C组);3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与声治疗(D组)。四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通过完成耳鸣致残量表(TH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疗效比较,对治疗前后的THI、SAS、SDS的评分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1、主观性耳鸣患者常伴随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睡眠障碍、耳鸣的持续状态、SAS及SDS评分与耳鸣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5)。 2、治疗4周后, A、B、C、D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5.15%(5/33)、24.24%(8/35)、37.14%( 13/35 )、52.78%( 19/36 )。治疗8周后, A、B、C、D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7.27%(9/33)、31.43%(11/35)、54.29%(19/35)、77.78%(28/36)。A组单纯常规治疗与B组常规治疗联合声治疗相比,两者疗效无差异,且A组单纯常规治疗的疗效相对C、D组较差(p<0.05)。虽然C组常规治疗联合CBT也呈现出较好的疗效,但随着疗程的延长,D组同时联合CBT与声治疗的方案较C组比较疗效更明显(p<0.05)。 3、A组常规治疗4周后THI、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到第8周后A组TH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出现下降趋势(p<0.05),但SAS、SDS评分仍无明显变化。B、C、D组治疗4周及8周后的TH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声治疗和CBT对主观性耳鸣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p<0.05)。 4、D组在治疗4周后THI、SAS、SDS评分的前后差值均高于A、B、C组(p<0.05 )。治疗4周与8周后, D组THI、SAS、SDS评分的差值较A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其SAS、SDS评分前后差值与B组比较、THI、SDS评分前后差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主观性耳鸣患者睡眠情况、耳鸣的持续状态、SAS及SDS评分与耳鸣严重程度有关,临床医生应加强识别主观性耳鸣患者的发作状态、睡眠情况以及可能伴随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问题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耳鸣症状的持续发生、睡眠问题的出现或焦虑抑郁程度的加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声治疗对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更好,有效降低了THI、SAS、SDS评分,为主观性耳鸣患者提供一种较满意的治疗方案。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李娟
展开 >
关键词:
主观性耳鸣
药物治疗
高压氧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声治疗
疗效评价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耳鼻咽喉科学
导师:
钱炜
学位年度:
2023
学位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R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