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学体育课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证研究

小学体育课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证研究

扫码查看
动作发展是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基础,是顺利进行生活、学习活动的首要条件。运动动作作为核心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进入到体育课程中,要考虑运动动作的教育性,实施认知、情感、社会、健康等方面全面教育。从目前小学体育课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重复单一、过早专项化等问题凸显,可提供给体育教师直接借鉴与参考的内容设计微乎其微。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针对水平一阶段明确授课内容为基本运动技能,当前小学水平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与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混淆,学习内容不契合学生实际动作发展的需求,造成对基本运动技能认识与学习的缺失。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依据人类动作发展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理论基础,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等,设计出小学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并将基本运动技能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解决当前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凸显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今后体育教师在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采用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证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书籍的基础上,以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人类动作发展等理论为基础,构建出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框架;通过特尔斐法确定出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并将内容合理配布到一年级、二年级。借助组合法将确立的主题与运动概念相结合,设计出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划分难度层次,并落实到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中。最后,对基本运动技能单元、课时教学计划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单元、课时计划的教学效果。 研究结果: (1)以人类动作发展理论、人体解剖学等理论基础,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等规律,遵循科学性、循序渐进性等原则,构建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框架。通过研读课标并结合运动解剖学等理论基础将一级类别确立为非移动性技能、移动性技能、操控性技能;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二级主题: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翻滚、爬行、走、跑、跳、滑行、攀登、上肢部位操控、下肢部位操控等;三级任务:单个身体部位的(上肢、下肢)屈伸组合、向前滚翻、手脚爬(俯面)、仰面爬、自然跑、双脚跳、攀登架子、接球、投掷、挥击等。 (2)借助“组合法”将基本运动技能主题与运动概念相组合,通过约束模型划分动作难以程度,从而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3)根据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制定了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并设计出十二个与基本运动技能主题相关的单元教学计划。 (4)在基本运动技能单元、课时教学计划中,选取了一个“二年级上学期移动性技能单元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结果表明,小学体育课基本运动技能单元教学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情况均为90%以上。在运动能力方面,促进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身体素质、移动性技能动作发展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健康行为方面,学生的安全意识、适应能力和情绪调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在体育品德方面,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自尊自信、文明礼貌的良好品格。 研究结论: (1)确定了小学体育课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框架,分为一级类别;二级主题;三级任务。 (2)设计出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确定出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为小学体育教师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思路。 (3)实证了一个小学体育课基本运动技能单元教学计划,证实了所设计的基本运动技能单元能够培养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塑造体育品德,实现教学目标。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为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实践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杨亚男

展开 >

小学体育 基本运动技能 教学内容设计 评价体系

硕士

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崔冬雪

2024

河北师范大学

中文

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