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等级下唐代长安薪炭供应问题研究

社会等级下唐代长安薪炭供应问题研究

扫码查看
本文以社会等级下唐代长安薪炭供应体系为研究内容,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社会阶层不同所导致的待遇(分配)差序,即在薪炭供应体系中,官府优先级最高,富商次之,贫民沦为末等的客观事实。这种因权力地位而形成的级差局面具有长期性,一直延续到唐末;二是影响社会等级的支配因素。初唐时期,政府政治力量强大,对基层的控制能力强,官府的薪炭供应以供送制为主,市场力量为辅;中晚唐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采购制渐趋流行,薪炭供应体系也走向供送制和采购制并举的二元格局。以上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二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讨论的是促成唐朝前后期薪炭供应体系变革的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看,安史之乱是最关键的因素。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唐代中后期的局势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为解决叛乱后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唐廷内部不断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与转变。在这种调整与转变中,中晚唐的薪炭供应体系悄然发生了嬗变,供应制度的变革正是唐廷巨变下的缩影;从现实条件来观,林木资源的减少、运河的日渐阻塞也推动着变革的进行;从内部因素考虑,供送制的内生缺陷是引起薪炭供应体系发生改变的的根本原因。供送制以行政力量为核心,建立起了户部-州县-乡里的层层摊派体系,使供应的责任逐级下放。在中晚唐中央权威削弱、人身依附关系减轻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供送制难以维系,有了崩解的趋势。 从以上的论述,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唐初中央供送制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和制度基础,政治力量对社会等级的影响更大;第二,中晚唐时市场因素影响增大,主要表现为和市、宫市的兴起和薪炭相关使职的出现;第三,从供送制向采买制过渡的转向中,供送制的内在弊端经安史之乱后充分暴露,传统上依靠行政力量维系的供给制逐渐走向衰弱。二者合力,共同促成了中晚唐薪炭供应体系由供送制向供送、采购并举的过渡。

李少芳

展开 >

唐代薪炭 供送制 社会等级

硕士

中国史

蒋爱花

2023

中央民族大学

中文

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