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华尔街日报》中国企业家形象批判话语研究
《华尔街日报》中国企业家形象批判话语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在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中国企业家形象在国际主流媒体中的塑造和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和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华尔街日报》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日报,对中国企业家的报道无疑深刻影响着全球读者的认知。 借鉴费尔克拉夫及梵·迪克批判话语分析法优势,从新闻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向度分析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华尔街日报》新闻话语建构的中国企业家主体形象、话语策略以及所反映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 研究发现,在新闻文本向度,《华尔街日报》利用词汇、语法及连贯性、文本结构等方法,从个人特征、经营情况、营商环境等方面,建构中国企业家盲目追逐利益、欠缺创新能力、发展前景暗淡的负面形象。在话语实践向度,通过文本生产中明确的互文性,灵活运用直接、间接引语,聚焦非典型的的中国企业家,借助第三方专家、知情人士话语勾连普遍意义;通过文本分配过程的互文性链条,使用故事化叙述,释放西方经营主体、投资者、消费者疏离中国企业家的隐秘话语力量。在社会实践向度,美国延续冷战思维,通过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主流媒体,将中国企业家置于极权统治、缺乏民主思维、不尊重人权的视角下。伴随中国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美国文化霸权在扩张中受到挑战,报道从居高临下姿态,逐渐转变为富有敌意诟病,以此来确保本国文化安全。 研究认为,中国媒体建构中国企业家形象,首先要认识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企业家形象的建构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话语塑造。其次,话语建构要在故事化的叙述中推陈出新。再次,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长期以来以东西方分隔的想象的共同体。通过共情传播,以共同或相似的情绪、情感为基础,建立一种与他者共在的理念,发展共情的关爱,让全球传播的新闻话语更具包容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井然
展开 >
关键词:
商业日报
新闻话语
中国企业家
主体形象
批判话语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新闻与传播
导师:
张淑芳
学位年度:
2024
学位授予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