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中国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格局与保护现状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格局与保护现状研究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 56 个民族,其中有 55 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繁衍生息的悠久历史中建立了属于自身的民族医药体系,称为少数民族医药,其中以植物药为主。少数民族药用植物是传统药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境破碎、过度采挖以及气候变化等各种威胁因素,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灭绝风险。然而,对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多样性热点、保护现状以及气候变化对其分布影响的研究较少。开展对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地理分布格局与保护现状的研究,对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的保护以及实现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24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超过912,163万条地理分布信息,利用物种丰富度算法、物种互补算法、加权特有性算法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四种方法对其地理分布格局、多样性热点和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此外,本研究基于物种分布模型探讨气候变化下少数民族药用植物中特有物种以及受威胁物种的影响。最后,对少数民族药用植物提出长效保护建议。主要结果如下: (1)物种属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种类共5820种,隶属245科1546属,其中有3088个物种只被一个少数民族使用, 2732个物种被2个以上民族使用。藏药包含物种最多(2259种),独有物种拥有最多(1310 种)。聚类分析表明,24 个少数民族药分为了土家-瑶、傣-哈尼、彝-傈僳、德昂-景颇以及藏-蒙 5 个支系,其中藏-蒙支系与其余南方的四个支系构成姐妹群关系,是较为独特的一个支系。 (2)物种丰富度算法的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横断山、巴山-巫山以及南岭山地等山脉地区。不同少数民族药用植物支系在不同算法以及不同物种类别(所有、特有以及受威胁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都各有特点,尤其以藏-蒙支系最为独特,其分布更靠北,与其他支系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关性最小,而南方的四个支系之间在地理分布格局上相关性较高。 (3)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热点随着阈值增大(前 5%、前 10%、前 17%以及前 30%),主要分布在横断山、云南南部、巴山、巫山、西藏东南部等地区,少数热点分布在北方的祁连山、天山、太行山以及长白山等地。在四个热点阈值中,这些热点地区至少占所有物种的97.11%、特有物种的 97.08%以及受威胁物种的 96.73%。不同的少数民族药用植物支系在热点上分布呈现不同特征:土家-瑶支系的多样性热点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至东部的山脉地区;傣-哈尼、彝-傈僳以及德昂-景颇三个少数民族药用植物支系多样性热点主要在横断山北部和云南省。藏-蒙支系的多样性热点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西藏南部以及天山等地。 (4)少数民族药用植物保护现状分析表明,随着多样性热点阈值增大,保护成效逐渐减小,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少数民族药用植物中的保护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四个热点阈值中,至少有68.93%的热点网格以及至少有93.06%的所有物种、95.62%的特有物种以及 92.81%的受威胁物种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但至少17.88%的热点网格未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主要分布在横断山、云南、贵州南部、浙江以及天山地区,其中占所有物种的87.04%、特有物种的83.32%以及受威胁物种的78.1%。 (5)在RCP 2.6、RCP 4.5、RCP 6.0以及RCP 8.5四种气候情景下,少数民族药用植物中的特有物种以及受威胁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地和中国中部至东南部沿海一带。气候变化的影响将导致超过55.39%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将会上升,37.67%以上的区域将会面临物种丰富度的下降。不同少数民族药用植物支系物种丰富度增加地区或减少的地区略有不同,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都是物种丰富度增加的地区,该地区并未有多样性热点的分布。横断山是物种丰富度减少的地区,有多样性热点的网格分布且存在保护空缺。 本研究基于大量精确的植物地理分布数据,从不同方法和不同物种类别,全面系统的研究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确定包含多个方面的多样性热点以及保护现状的评估,并根据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分布区进行预测,为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的优先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也有助于实现“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保护目标。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高洁静
展开 >
关键词:
少数民族药用植物
地理分布格局
多样性热点
资源保护
气候变化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生物学;植物学
导师:
罗充、于胜祥
学位年度:
2024
学位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