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自宣德五年增设平湖县始,不乏隶属平湖之士人投身政坛或矢志文苑。得益于官方制度之日趋完善、地方经济之顺畅勃兴、思潮起伏之方兴未艾等积极因素,至明中后期,平湖士人在朝野之地位及影响愈发显著。囿于历史声名及遗存著述之现实情状和方今学界所作研究之关注侧重与时兴蹊径,诸多堪称典范的平湖士人及其垂世编撰尚未获致爬罗剔抉与探赜索隐,于济济尚待发覆之贤士中,隆庆戊辰科进士沈懋孝被其时的绩学之士敬称为“长水先生”,鉴于其平生遭逢与创作实绩可谓嘉万之际的平湖士人代表,参酌目所闻见之关涉其身世及存留作述的考求阙如,本文以《明人沈懋孝生平事迹考述》为正题。 沈懋孝,字幼真,号晴峰,“贯浙江嘉兴府平湖县民籍”,初于嘉靖壬戌科礼闱撰文隐射朱衣使者袁炜而驰声走誉,至隆庆二年方入对大廷并蟾宫折桂,继而膺选庶吉士,历任编修、修撰,分校万历甲戌科与万历庚辰科春闱,充南畿万历壬午科秋闱主考,“所雋士最号得人”,寻升南京国子监司业,后以万历壬午典试南雍拔擢“故相张居正戚王篆子之鼎被论”,谪两淮运判,遂挂冠投牒,坚卧不出。里居以来,潜神弄翰,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惜仅有部分选编之作述传世。基于沈懋孝之仕宦浮沉与创作特质,详究沈懋孝之平素际遇及其遗芬剩馥,可资解读隆万之际的朝局细情、还原沈懋孝之家状与身世,评骘沈懋孝毕生撰著的造诣及意义、补苴史籍载述个别士人阅世境遇之漫漶和申明江南地域文学之内涵及流变的疏略、厘定晚明文学与士人在“复古”和“师心”两大思潮熏染下的沿革举措与实践风貌。本文除去“绪论”外,共划分四章,分别针对沈懋孝之生卒与家世、交游、著述、个人文集所附载的自撰与他撰之序跋作深入剖析,力图依据沈懋孝现存之陈说和其他士人之相关表述对沈懋孝及其著述作圆全的考据与评议。第一章乃考述沈懋孝之生卒与家世,通过先行判定沈懋孝确切的生卒年月,继而以之为酌量其宗祧和家人的时间信据。于考述沈懋孝具体生卒年月之篇幅,主要查证涉及沈懋孝生卒甲子信息之官方编著、自我作述、亲朋撰文,由此而觅取沈懋孝精当之生卒年月;于考述沈懋孝家世源流与成员生平之篇幅,主要参详沈懋孝存世撰著包含的有关表述并结合历代地方志、谱牒、诗文选辑等文献,详实而完备的绍介平湖石庄里沈氏家族之变迁存延与苗裔承传。第二章为考述沈懋孝之交游。平湖县位属江南,江南经历累次“衣冠南渡”,迄于明朝,其文教事业与兴学风气已然甲冠天下。沈懋孝“生于斯、长于斯、习于斯”,另加游宦京师之景遇,与其订交者不胜枚举,与其联姻者亦不乏高门。本章分立四节考述与沈懋孝过从甚密之人物,即根据交好者身份之差异,依次是沈懋孝结纳之庙堂人物、沈懋孝教诲之门人弟子、沈懋孝交厚之文人翘楚、沈懋孝联姻之通婚代表,并在行文叙述中援据史籍等详实资料对彼此提及之往事做合理推断,从而辨明交际之贴切时间。第三章作沈懋孝平生撰著实情之考述。按照诸如《千顷堂书目》、《平湖经籍志》等目录典籍逐条缕述并作归并,展现沈懋孝毕生作述概况。继而探察沈懋孝垂世文集所齿及之个人编写情况,简要列举其要义与体例。本章包举为两节,即统揽为选编类著作与自撰类著作进行归结。其中,选编类著作分节既存文献经传胪列之书目,又有颇多新获发掘之简编,惜皆散失;自撰类著作分节除详述沈懋孝已佚之个人诗集外,主要校勘现有之《沈长水集》的版本异同,析微察异,还原个别卷帙实有之全貌。第四章着手实施《沈长水集》各卷所附载序跋之探究。沈懋孝创作于不同时期之作述被不同门人陆续付梓于万历年间,《沈长水集》实为这些刊本的合辑本,经检核分拣,为沈懋孝陆续刊行之作述题辞者,上至宰执,下迄布衣,既有亲朋,亦有外人,共计五十三篇。本章分设三节考求沈懋孝遗存文集所附载之序跋,即依据题词者之名姓、题词者与沈懋孝关系之疏密、题词之实际内容与价值多寡,依次评议沈懋孝躬亲撰写之引言、沈懋孝友朋创作之题跋、沈懋孝门人执笔之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