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00-2020年云贵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

2000-2020年云贵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

扫码查看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在全球变化、碳水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准估算植被的时空分布并了解其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驱动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对于评价区域环境变化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陆地表面植被覆盖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复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表明,增强性植被指数(EVI)对于研究地表过程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确定造成植被变化的原因仍然具有挑战性。研究云贵高原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有利于掌握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为动态监测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提取及处理主要数据源,选取 MODIS13Q1的EVI数据集。采用CV变异系数、Theil-Sen斜率、Mann-Kendall检验探讨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驱动因子,揭示云贵高原植被覆盖驱动机制。本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云贵高原2000-2020年间的植被EVI的平均值为0.562。在多年际变化趋势结果展示,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面积60.67%,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以及云南省东北部、东部以及东南部,周围地区少量零星分布,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改善。云贵高原植被覆盖在空间上表现出整体植被覆盖状况良好,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0958(<0.15),变化相对稳定,高波动占研究区面积的1.15%,位于云南高原中部地区,低波动占研究区面积的0.82%,位于云南高原中部地区。 (2)降水、高程和气温是云贵高原内植被覆盖的主要驱动力;自然与人文因子对植被EVI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自然因子协同效应呈现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两种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单因子的影响。降水与土壤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量的解释力最大,增强了单因子解释力。 (3)通过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以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对云贵高原整个区域及云贵高原内各区县级尺度区域进行驱动分析,综合得出,降水是影响云贵高原内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宁利娜

展开 >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硕士

地理学

彭文甫

2024

四川师范大学

中文

Q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