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不同生物学参数的8-12岁近视儿童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2年其眼轴增长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角膜塑形镜的验配选择出最佳适配人群。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8-12岁近视儿童青少年164人,其中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共纳入89人(167只眼睛),佩戴普通框架眼镜的共纳入75人(148只眼睛)。收集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压、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眼轴、眼轴与角膜曲率半径之比(以下简称为轴率比)及戴角膜塑形镜后6个月、1年、2年眼轴,记录其6个月、1年、2年内的眼轴增长情况。将眼轴、角膜曲率、轴率比、等效球镜根据中位数分为两组;性别依据男女分为两组,不同生物学参数中每两分组数据(依据中位数分组)与戴角膜塑形镜后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1.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情况与佩戴普通框架眼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2.生物学参数情况: 初始眼轴小于中位数24.54mm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6±0.16mm、0.27±0.14mm、0.55±0.29mm;初始眼轴大于等于中位数24.54mm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0±0.07mm、0.20±0.10mm、0.39±0.19mm;不同初始眼轴对戴镜前后眼轴变化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初始角膜曲率小于中位数42.50D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3±0.07mm、0.24±0.11mm、0.48±0.21mm;初始角膜曲率大于等于中位数42.50D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3±0.15mm、0.23±0.13mm、0.46±0.28mm;不同初始角膜曲率对戴镜前后眼轴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轴率比小于中位数3.09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6±0.16mm、0.28±0.13mm、0.56±0.28mm;轴率比大于等于中位数3.09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0±0.06mm、0.19±0.10mm、0.38±0.19mm;不同轴率比对戴镜前后眼轴变化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初始等效球镜小于中位数-2.56D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0±0.07mm、0.20±0.13mm、0.41±0.27mm;初始等效球镜大于等于中位数-2.56D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5±0.14mm、0.26±0.12mm、0.51±0.23mm;不同初始等效球镜对戴镜前后眼轴变化情况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4±0.15mm、0.23±0.10mm、0.46±0.20mm;女性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12±0.08mm、0.24±0.15mm、0.48±0.31mm,二者在6个月、1年、2年眼轴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的控制近视进展; 2.初始眼轴、轴率比与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情况成负相关,初始眼轴越大、轴率比越大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越慢。 3.初始等效球镜与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情况成正相关。近视患者初始等效球镜越小(屈光度越大)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越慢。 4.初始角膜曲率、性别与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情况未见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