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杏科(Aizoaceae)多肉花卉在生产中主要靠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但传统的基质播种苗生长缓慢,生长条件要求高;而分株繁殖的增殖系数小。因此,本研究以番杏科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多肉花卉风铃玉(Ophthalmophyllum friedrichia)与毛汉尼(Conophytum maughanii)为试验材料,探索瓶内播种的方法与培养条件,比较播种120 d后瓶内幼苗与基质幼苗的形态、表观、叶绿素含量、根系表型、根系活力差异。并且,探索外植体消毒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出芽、愈伤组织增殖以及不定芽增殖的影响,探究风铃玉与毛汉尼的组培快繁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两种供试的番杏科多肉花卉风铃玉与毛汉尼的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光照条件为暗处理2d,对照于全光照处理,6 d发芽势和14 d发芽率均有显著性提高,风铃玉与毛汉尼的发芽率分别为91.67%和90.00%。 2.播种120d后,风铃玉与毛汉尼的瓶内幼苗与基质内幼苗在形态、苗高、主根长度、叶绿素总含量、根系表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此时瓶内环境使风铃玉和毛汉尼的幼苗品质明显提高。 3.外植体消毒处理:选择正在蜕皮的植株,剥去外皮后使用幼嫩部位作为外植体,经过不同杀菌剂的筛选,筛选出1/500倍液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溶液震荡8h后,使用3%次氯酸钠消毒10 min,再使用75%酒精消毒1 min后接种。经该方法消毒后风铃玉外植体的灭菌率稳定在50%以上,毛汉尼外植体的灭菌率稳定在53%以上。 4.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通过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风铃玉与毛汉尼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得出诱导风铃玉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NAA 0.2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73.33%;诱导毛汉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0.1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46.67%。 5.诱导愈伤分化成不定芽:风铃玉的最适愈伤组织出芽培养基为1/2MS+6-BA0.5 mg/L+NAA 0.4 mg/L,愈伤组织出芽率达到46.67%;毛汉尼的最适愈伤组织出芽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0.2 mg/L,出芽率达到 70.00%。 6.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最适风铃玉和毛汉尼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均为1/2MS+6-BA 1.0 mg/L+NAA 0.1 mg/L,愈伤组织增殖率分别达到66.67%和53.33%。 7.芽增殖培养:最适风铃玉单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6-BA 0.03 mg/L+NAA 0.01 mg/L,增殖系数为1.37;最适毛汉尼单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6-BA 0.03 mg/L+NAA0.02mg/L,增殖系数为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