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UGC数据的大运河遗产旅游者视觉建构研究——以大运河(扬州段)为例

基于UGC数据的大运河遗产旅游者视觉建构研究——以大运河(扬州段)为例

扫码查看
近年来,伴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大运河迎来了新的建构过程,其中大运河的视觉形象建构对于呈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新时代内涵至关重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本质上是为满足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旅游者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主要“客人”,他们的视觉实践行为将会显著影响着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本文从“自下而上”的视觉建构角度,以大运河(扬州段)为代表性河段,基于旅游者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视觉内容,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旅游者对大运河的视觉建构问题,揭露了UGC背后所隐含的大运河遗产旅游者的视觉建构机制。本文得出的具体结论如下: (1)在UGC的表征内容分析中发现,旅游者偏好建构的大运河遗产视觉要素为郊野景观、古建筑及其附属物、现代人造景观、人物、水利水工设施的相关文化遗产、旅游服务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街巷与美食九大视觉元素类型。(2)在非表征地具身的、微观的旅游者视觉实践行为分析中发现,眼动实验结果验证并补充了表征内容分析结果:人物照因其主要涉及与旅游者不相关的人物,所以其吸引力和被偏好程度较图片内容分析有所下降;在同样的视觉元素类型中,视觉特征越明显的照片旅游者越容易理解照片中的视觉信息;在实际的视觉建构过程中,旅游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加工程度最高,表明旅游者对非遗形式的大运河文化有一定的探索和好奇,但其对大运河非遗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3)在宏观的社会建构方面,旅游者根据集体记忆对大运河建构的审美认同体现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历史文化、绿化率高与展现夜景、代表性强的大运河景观照片,在构图上展现了对称、层次感、气势磅礴的传统审美;对大运河遗产价值建构为航运功能、代表性、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世界遗产和经济等价值;对大运河建构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欣赏和赞美运河自然风光、感受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积极情感基调。(4)在微观的自我建构层面,旅游者根据个人记忆,其审美偏好因对景观熟悉度、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不同,但大运河审美价值正越来越从神圣向日常化、大众化转化;对大运河遗产价值建构为对大运河真实性的追求、将其视为惠民设施和未来发展的象征;对大运河建构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对大运河沿岸人民安适、幸福、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5)旅游者对大运河的视觉建构建立在社会与自我共同建构的核心内核基础上,通过UGC的共享与传播的群体间内部互动实践,形成了对大运河表征的形象建构与非表征的审美、遗产、情感价值建构机制,最终建构的情感体验内化为文化认同,影响着大运河视觉形象的再建构,实现了非表征向表征的转化。

王珍婷

展开 >

旅游者 大运河遗产 视觉建构 UGC数据

硕士

旅游管理

钟行明

2024

青岛大学

中文

F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