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作为世界上大宗果树种类之一,因其果实味美多汁,酸甜适中,风味独特,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但由于梨树具有花量大、花序坐果率高等习性,常因负载量过大,导致生产出的果品个小、质量次、风味差,严重影响市场竞争力和果园效益。本试验按照提质增效、响应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秋子梨品种‘苹香梨’、‘南果梨’和含秋子梨血缘的‘寒红梨’做试材,采用人工疏果方式,以花序留单果、双果和三果为处理,不疏果为对照;分别在花后7d、14d和21d进行疏果,研究花序不同留果量、不同疏果时期对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苹香梨’、‘南果梨’和‘寒红梨’大面积商业化生产花果管理与果实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为秋子梨品种疏果技术标准建立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如下: 1.疏果处理对参试品种相应花序果台副梢产生和叶片总量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皆表现为G1(留单果)>G2(留双果)>G3(留三果)>CK(对照)。表明在疏果处理下,有利于相应花序果台副梢形成和果实生长发育,对均衡树势和相关果实品质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2.参试品种各疏果处理与同组对照果实切片间存在明显差异,其细胞体积大小及细胞层数表现为G1>G2>G3>CK。表明细胞体积和细胞层数随着留果量的减少而相应增大或增多,证明花序疏果有助于相关果实果个增长。 3.各参试品种不同时期和不同留果量疏果处理花序坐果率之间没有差异但普遍高于对照,均在90%以上,表明生产上疏果早晚对处理花序坐果率不存在影响。花序坐果数则表现出对照均高于参试品种最大留果量G3,参试品种不疏果处理的花序自然坐果数都在3个以上。由此说明,疏果应成为参试梨品种降低花序坐果数、提高果品质量必要的措施之一。 4.参试品种不同时期疏果和不同花序留果量,单果重和横纵径总体表现为G1>G2>G3>CK,参试品种相关花序单果重和横纵径均表现为G1和G2处理显著高于同组对照,且以G1处理的最大,‘苹香梨’、‘南果梨’和‘寒红梨’最大单果重分别为184.98g、101.62g和293.88g;‘苹香梨’最大横纵径分别为7.11cm和6.79cm,‘南果梨’最大横纵径分别为5.78cm和5.16cm,‘寒红梨’最大横纵径分别为7.95cm和8.14cm。 5.参试品种间相应花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随疏果处理不同结果不尽一致。除‘南果梨’花后7d疏果处理外,总体表现参试品种相应花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或优于相应同组对照。‘苹香梨’花后14d的G1处理、‘南果梨’花后21d的G3处理、‘寒红梨’花后7d的G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3.76%、17.02%和14.68%。 6.参试品种疏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表现高于或显著高于同组对照,尤其花后7d、花序留单果处理效果最显著。果实还原糖含量‘南果梨’花后14d天和21d及‘寒红梨’花后7d和21d的G1、G2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组对照;其余各疏果处理相关花序果实还原糖与同组对照无显著差异,尤其‘苹香梨’果实还原糖含量基本不受疏果处理影响。 7.参试品种疏果处理的果实硬度表现为比同组对照的低,以花后7d效果最好。 8.参试品种疏果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表现各异,与同组对照比较没有表现出随着留果量减少或疏果时期较早而降低趋势。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同组对照比较也没有表现出随着花序留果量减少或疏果时期提早而增高趋势。表明梨品种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基本不受疏果处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