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湖阳“打〈水浒〉”数字化保护研究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湖阳“打〈水浒〉”数字化保护研究

扫码查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奠定了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得到高度重视,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整理。”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民俗体育是非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化现象给传统民俗体育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挤压,越来越多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还没有受到保护时便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也使得非遗与数字化相结合成为了可能,在传统非遗保护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需要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就成了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鞍山市湖阳“打〈水浒〉”的数字化保护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相关文献,介绍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湖阳“打〈水浒〉”、数字化保护等核心概念,整理了空间信息、知识可视化、虚拟现实等相关理论;其次通过介绍“湖阳“打〈水浒〉”的保护实践现状并结合田野访谈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打水浒”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从法规政策、保护机构、人才培养等三个战略措施面,并从湖阳“打〈水浒〉”的资料采集、图文处理、存储、展示与传播等四个专业措施面,提出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相关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 1.湖阳“打水浒”发源至今有1600年上下的岁月。出现之初作为操练武功,保家卫国之用,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当地居民强身健体,并作为纪念传统文化的传统活动入选了第四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笔者的实地调研结果得出,打水浒虽然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采取了数字化技术,但是其传播范围过低,数字化保护的内容也仅限于文字图片,其在当地的知名度都不容乐观。 2、湖阳“打水浒”的数字化保护困境分为了内部和外部因素来进行分析,外部因素:1)当地关于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支持性政策不足,也缺乏数字化保护的制度保障;2)数字化专项资金不足,资金来源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资助;3)专业数字化人才的缺失,地方缺少完善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内部因素:1)信息采集专业度不够;2)数字化技术处理能力较弱;3)存储管理方法不完善;4)信息展示与传播能力较弱 3、非物质文化遗产湖阳“打水浒”数字化保护对策分为战略措施和专业措施,战略措施:1)加强对政策的制定和完善;2)加强职能部门的执行能力的检查;3)加快培养数字化专业技术人。专业措施:1)湖阳“打水浒”资料的采集;2)湖阳“打水浒”资料的处理;3)湖阳“打水浒”资料的储存;4)湖阳“打水浒”资料的展示与传播。丰富非遗数字化建档手段,从信息采集、图文处理、存储管理、展示与传播等方面做好专业技术层的改进工作。

唐瑄

展开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人才培养 传播策略

硕士

体育

卢玉

2023

安徽师范大学

中文

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