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广州城区家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广州城区家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引用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中文摘要:
巴尔通体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主要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可感染包括鼠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目前已知,至少有18种巴尔通体可感染人并引起人类疾病。鼠是巴尔通体的主要宿主动物,目前已在全球90多种鼠类动物中发现了20余种巴尔通体。鼠类动物分布广泛,且与人和家畜的接触密切,其在人与动物巴尔通体病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巴尔通体在我国广大地域内的鼠类动物中广泛分布,且感染率较高。然而,此前多是针对巴尔通体在野鼠群体中的调查研究,巴尔通体在与人类接触更密切的城市家栖鼠中的感染与流行情况仍知之甚少。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系统下家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流行病学信息,评估其对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对于人巴尔通体病的预防和控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巴尔通体 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了 2 对引物,建立了巢式 PCR 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对广州城市居民区收集的590份鼠类脾脏样品进行检测,进一步进行巴尔通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基于巴尔通体 16S rRNA基因建立巴尔通体通用巢式 PCR 检测方法 根据 GenBank 中已公布的巴尔通体 16S rRNA基因序列,选取保守区域设计巢式PCR引物,通过优化巢式PCR方法的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巢式 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贝氏柯克斯体、无形体等细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7.66×101拷贝/μL。利用该方法对50份已知的巴尔通体阳性核酸进行检测,均能得到有效扩增,且经测序验证均为巴尔通体。 2. 广州城区家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本课题组于 2022 年~2023 年在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花都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的城市居民区采集褐家鼠、黄毛鼠等鼠类动物脾脏组织样本590份,提取总 DNA 后利用已建立的巴尔通体通用巢式 PCR 检测方法对该批次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共有35份样本呈巴尔通体阳性,阳性率为5.9%;褐家鼠感染巴尔通体的阳性率高于其他鼠种;昆士兰巴尔通体(B. queenslandensis)是广州城区家栖鼠感染的主要巴尔通体。进一步,本研究对广州城区家栖鼠巴尔通体与钩端螺旋体、无形体等细菌的混合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批次样本存在巴尔通体和钩端螺旋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3. 广州城区家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为探究广州城区家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35份巴尔通体阳性样本进行了 16S rRNA、rpoB 及 gltA 基因序列的扩增与测序,并对扩增获得的三个基因序列分别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扩增获得的35 条 16S rRNA、rpoB、gltA基因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2~100.0%、86.3~100.0%和72.2~100.0%,且其与GenBank中已知的巴尔通体代表性菌株相应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 99.1~100.0%、95.6~100.0%和97.0~100.0%。基于单个基因及串联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广州城区家栖鼠中存在 9 种巴尔通体感染,且其中 3 种为已知可感染人的巴尔通体。 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巴尔通体 16S rRNA 基因的通用巢式 PCR 检测方法;调查了巴尔通体在广州城区家栖鼠中的感染流行情况;揭示了广州城区家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遗传多样性。以上结果为了解广州城区家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监测提供了数据参考,为巴尔通体的进化和流行调查提供技术储备。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何小雪
展开 >
关键词:
巴尔通体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多样性
巢式PCR检测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兽医
导师:
邵建伟
学位年度:
2024
学位授予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号:
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