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至关重要,因此要保障农地流转契约顺利履行,从而推动农地有序流转。关系网络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特征,农户的行为决策多受关系影响,关系强度差异也会影响农户的农地流转契约履约机制选择行为。因此,分析关系强度与农地流转契约履约机制选择的关系,探究二者的影响机制,对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回顾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关系强度理论、契约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关系强度与农地流转契约履约机制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实证检验与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农户与流转对象的关系强度越强,越可能选择自我履约;反之,更趋向于选择第三方履约。(2)声誉在关系强度与农地流转契约履约机制选择之间具有正向强化的调节作用。(3)在关系强度基础上,农户选择契约履约机制还受到民族、家庭人数、家庭劳动力人数、法律认知、转入转出、流转期限、灌溉便利程度、契约形式、有无租金的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如下:(1)完善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地流转契约内容,加强流转主体权益保护。(2)重视关系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农民法律认知水平与契约精神;重视村民自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功能。(3)加快建立流转平台,完善平台服务与信息供给;发挥声誉机制作用,促进农地交易。(4)培训农地流转契约履约第三方,深化政策理解,减少决策失误;规范协调流程,保障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