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任务导向: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协同治理路径研究——以广西Y乡为例

任务导向: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协同治理路径研究——以广西Y乡为例

扫码查看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工作服务逐渐向基层延伸,基层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民族地区。乡镇(街道)社工站是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米”,以及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然而,由于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存在着协同治理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导致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的协同治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本文所研究的Y乡社工站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协同治理不协调的困境,因此,本文试图探索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协同治理发展路径,对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的在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聚焦于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的协同治理过程,以广西Y乡社工站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以及参与式观察法对Y乡社工站进行收集资料工作,通过协同治理理论作为Y乡社工站协同治理实践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Y乡社工站协同治理主体及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协同治理过程出现的困境,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分析其多元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与对乡镇社工站的协同治理困境及原因。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协同治理过程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多元主体不充分参与,导致出现政策偏差、资源紧缺的困境;二是多元主体协同关系不对等,导致乡镇社工站多元主体之间难以有效沟通、协同关系失衡的困境;三是协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管理机制、沟通机制不完善的困境;四是乡村对乡镇社工站的认可度较低,村委、村民对乡镇社工站的工作配合度较低。 随后,本文根据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的协同治理实践过程,提出针对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的协同治理发展路径:一是加大民族地区政策支持,健全协同治理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工站协同治理工作。二是规范机构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三是改善乡镇社工站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搭建良好的服务关系,提升村民对乡镇社工站的认同感,促进村民自治能力。通过发挥以上政策支持、主体协同、人才队伍建设和融入当地等关键因素,促进民族地区乡镇社工站协同治理过程,以助力乡镇社工站的专业化、在地化发展,扩大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影响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王程丹

展开 >

乡镇社工站 协同治理 任务导向 民族地区

硕士

社会工作

秦小云

2024

广西科技大学

中文

C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