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宫廷医学对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合并汗证的经验研究

基于宫廷医学对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合并汗证的经验研究

扫码查看
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和异常汗出,属中医学之“心悸”“汗证”。由于现代生活情绪压力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和年轻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和异常汗出的机制均涉及细胞离子通道和交感神经兴奋,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合并异常汗出的患者进行治疗常将其分开看作两种疾病,且治疗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而祖国医学在治疗心悸与汗证历史悠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势。唐至明时期政通人和,百姓生活相对安定,这时期宫廷医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是医事制度还是医学著作都大量涌现,因此选取了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九部医书(《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御药院方》《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对筛选出来的宫廷医学文献治疗心悸合并汗证的132首方剂进行数据的挖掘,分析总结其治疗心悸合并汗出的用药规律,得出此时期病位主在心,与肝、肾密切相关。将心悸和汗出的致病因素分为内伤和外感,治则上重视本虚,益气为先,用药灵活,随证治之。核心处方是人参、黄芪、甘草、远志、麦冬、地黄、茯苓、当归、白芍、柴胡。,此处方补气养阴、调肝补血,兼顾心与肝肾,从五脏生理出发,在气机的调节和阴血的调养均具良效,因而心悸愈而汗止。 导师长期从事宫廷医学文献的梳理和研究,认识到此时期宫廷医学的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宫廷医学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张京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和并汗证的临证思路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纳入148个张教授门诊治疗心律失常合并汗证的病例进行数据挖掘、整理、分析和讨论,核心处方是延胡索、枳壳、蒺藜、甘松、当归、红景天、党参、仙鹤草、五味子、炙甘草。全方药性和缓、通补兼备。通过对两个数据挖掘的核心处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张京春教授继承了唐至明时期以虚为本的治疗思路,传承陈可冀院士善用延胡索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同时借鉴张文高教授临床应用甘松的经验,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考虑现代人的生活和生病方式,临证时病证结合,以证为纲、用药和缓,通补兼施、调肝定悸,治心止汗、因时制宜,病养结合,并根据合并的西医疾病不同,在适合证型的基础上选取更符合现代药理学作用的中药。

吴弦宇

展开 >

心律失常 汗证 中医药治疗 临床经验 张京春

硕士

中西医结合临床

张京春

2024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文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