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梨(Pyrusussuriensis),抗寒性强、抗旱、耐瘠薄,是我国寒冷地区梨栽培中选用的主要砧木,是常见的抗寒砧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但其种子对温度的萌发响应并无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是热休眠特性,常导致种子发芽率低或发芽不整齐等问题。本研究以解除初生休眠的山梨种子为试验材料,确定山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及其热休眠诱导条件,明确热休眠的产生原因,并研究种子在热休眠诱导过程中的相关生理变化,为山梨种子播种育苗提供理论指导,丰富无胚乳种子热休眠调控机制,主要研究果如下: (1)山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恒温5℃或变温5℃/10℃,恒温25℃连续培养3天会诱导热休眠,萌发率从60%降至13%。 (2)山梨种子热休眠的产生与种皮有关,热休眠山梨种胚本身不休眠。热休眠的山梨种子种胚离体胚萌发率与非休眠种子差异不显著,且萌发率显著高于初生休眠种子种胚;山梨种子种胚的内源抑制物活性:热休眠<非休眠<初生休眠;山梨种子种皮的内源抑制物活性:非休眠休眠<热休眠<初生休眠;热休眠山梨种子种胚萌发表现佳,种皮抑制物活性强。 (3)山梨种子对温度的萌发响应过程中伴随着离体胚萌发率、激素敏感性及抑制物活性的变化。山梨种子5℃培养14天,离体胚萌发率变化不大,对GA的敏感性始终较低,对ABA表现出较低的负向敏感性,种胚内源抑制物活性存在增强趋势,种皮内源抑制物活性存在减弱趋势。山梨种子在25℃培养14天,离体胚萌发率先降后升,0-3天从80%降至57%,后上升至67%,在1天时对高浓度GA的敏感性较强,3天后对GA的敏感性较弱,对高、低浓度的ABA表现出较强的负向敏感性,种胚内源抑制活性持续增强,种皮内源抑制活性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种胚和种皮的内源激素始终处于波动状态,热休眠诱导过程中种胚和种皮的内源激素始终处于波动状态,25℃培养的山梨种子种胚GA含量始终低于25℃,种皮ABA含量显著升高,种子激素含量向着利于种子休眠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山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5-10℃,具有热休眠特性;热休眠的山梨种子种胚本身不休眠,其热休眠与种皮的抑制物含量升高有关。解除休眠的山梨种子应在温差较小且温度较低时进行播种,在较高温或温差较大时会由于腐烂或产生二次休眠而降低种子发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