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规律,探讨淋巴结转移与左半结肠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左半结肠癌淋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相应依据。 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就诊并实施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相关病历病理资料,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且所有患者术后按照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第九版对淋巴结标记保存,分析和研究左半结肠癌淋巴结出现转移的情况,并对出现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加以统计和研究,寻找出与之相关的因素,同时探究No.253组淋巴结出现转移的相关情况。 结果:1.6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2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3.9%,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6.4%、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66例患者出现2例淋巴结跳跃转移,肠旁(-)中间(+)中央(-)1例(1.5%),肠旁(-)中间(-)中央(+)1例(1.5%)。3.此次研究中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1.5%(17/41),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8.0%(12/25),性别与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间无统计学意义(P=0.604>0.05);年龄小于等于60岁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1.9%(13/31),年龄大于60岁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5.7%(16/35),年龄与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P=0.758>0.05);肿瘤最大径小于等于5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7.8%(22/46),肿瘤最大径大于5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5.0%(7/20),肿瘤大小与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335>0.05);术前CEA(CarcinoEmbryonicAntigen)小于等于5ng/ml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0.0%(18/45),术前CEA大于5ng/ml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2.4%(11/21),术前CEA水平与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345>0.05);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4.9%(22/49),黏液腺癌及其他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1.2%(7/17),肿瘤组织类型与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790>0.05);高分化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4.3%(1/7),中分化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7.2%(16/43),低分化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5.0%(12/16),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与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06<0.05);浸润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0.0%(3/5),溃疡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5.3%(21/38),隆起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21.7%(5/23),肿瘤大体类型与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20<0.05);T1+T2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0/11),T3+T4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2.7%(29/55),恶性肿瘤的T分期与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27<0.05)。4.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OR=6.256,95%CI:1.234~20.142,P=0.036)、大体类型(OR=5.452,95%CI:1.112~18.543P=0.042)、T分期(OR=12.457,95%CI:1.954~63.241,P=0.013)。 结论:1.左半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恶性肿瘤的大体类型、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恶性肿瘤的T分期,同时这也是左半结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左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在肠旁、中间、中央淋巴组织中均可发生转移,且存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现象,推荐行CME+D3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