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赣江流域传统村落选址布局与水系的关系研究

    王晓勤张梦圆魏亦婷罗艺丹...
    3-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尝试厘清赣江流域水系对传统村落分布、选址和布局上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将村落进行分类,简析其特征及保护要点.赣江流域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与赣江的水系密切相关,村落半数以上临水而建,分布于树枝状的水系的主干与支干上,临水的方式多样,包括一侧相临、绕村环绕、穿村而过三种形式.不直接临水而建的村落也结合山溪、水塘营建出用水便利的村落空间.水塘分布常位于村落中心、村落的前侧或散落于村落中.基于流域水系与村落特征提出了上下联动整体保护、小流域集群保护、活态保护三个思路.

    赣江流域传统村落水系选址布局

    赣派民居建筑特点初探

    胡建虹王存芳王方园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从地理、气候与文化三方面阐述赣民居形成的地域背景,其次从平面与空间、结构与构架、立面与造型、装饰与装修四个方面对赣民居特点进行解析.在平面与空间组织形式上,以天井、厅堂、住房三类基本要素组合成排屋或天井单元两类基本单元,再通过基本单元的组合变化构成民居平面形式;在结构与构架方面,赣民居有木结构单独承重和砖木、土木混合承重两大结构类型;在立面与造型方面,主要分析屋顶、外墙、入口三个部位的典型赣民居特征;在装饰与装修方面,简要分析赣民居的重要装饰技法.

    赣民居平面形式天井构架

    徽州地区特色村镇空间基因形态研究

    曹海吴婧杜明玉李想...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地区特色村镇是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它们承载着中国的文化起源和地方记忆,在研究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对徽州地区村镇的调查研究,文章结合空间基因理论,从位置布局、整体形态和结构、街巷、建筑形态等方面对徽州村镇空间基因形态进行研究,为徽州特色村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徽州特色村镇空间形态空间基因

    微创绣花留记忆 老树新芽记乡愁——城市设计手法下休宁县历史城区空间复兴策略研究

    汤龙腾
    15-1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历史城区出现了历史碎片和空间模糊等问题,存在着保护与复兴的重重矛盾.文章以休宁县为例,通过梳理现状问题,分析历史城区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历史城区空间形态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提出"行针规控、定针落点、穿针引线、插针补缝"四大空间复兴策略,将分散在城中的历史信息进行整体关联,使历史城区以完整的"城与市"的方式延续并复兴起来.

    休宁县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空间复兴策略

    乡村绿色建筑研究进展与实例设计——以佘村为例

    姜嘉诚刘志峰张文琪邢润华...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乡村绿色建筑前沿成果的基础上,以南京市江宁区佘村古镇为例,通过实地勘察与软件设计,对部分典型片区的村居屋顶进行了太阳能光伏板铺设设计.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围绕乡村绿色建筑从乡村振兴战略、气候变化等多视角展开了研究,成果丰硕;佘村作为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其所在位置南低北高,可在其北部片区村居的屋顶铺装太阳能光伏板,综合光照条件与太阳能板的节能效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该设计可为村民居家用电和当地减碳做出一定贡献.

    乡村绿色建筑乡村规划低碳设计太阳能板

    基于SBE法的昆明恒隆地下商业美景度研究

    应钰宁文鹏吴明月太馨婕...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上商业趋于饱和的当下,地下空间已成为商业开发的新热门,但对地下商业的美景度研究却及其缺乏.为探究有利于地下商业美景度提升的构成要素组合,文章选取昆明恒隆地下商业的5个景观节点为研究对象,选取色彩、构成、材料、绿植、氛围5项评价因子,利用美景度评价法(SBE)获取大众、专家两种人群的审美态度,并对各评价因子的美景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人群审美偏好大致相同,认为美景度较高的空间意象为以冷色调的钢材与石材为主,附以半围合或是滨水绿植形成壮观气派的露天半围合或几何空间.在对地下商业景观甚至地下空间景观进行打造时可参考要搭配,以提升美景度.

    地下商业节点景观SBE法昆明恒隆广场

    绍兴平原地区传统民居演变及其特征调查研究

    白潇涵李敏杰李娟白文辉...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民居是随着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乡村民居,蕴含了基层劳动人民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场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文章通过深入调查绍兴平原越城区域范围内遗存的传统元素,根据调研数据和相关文献记载,分析绍兴平原地区传统民居整体空间分布和宅院形式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并总结出绍兴平原地区主流多进式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典型空间和建筑装饰特征,对于传承与保护绍兴传统民居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绍兴平原传统民居宅院形式四合院田野调查

    基于居民视角的乡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以安徽省颍上县十八里铺花园社区为例

    齐天乐
    29-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休闲观光为产业发展方向的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居民视角出发进行乡村旅游景观优化建设不容忽视.文章以安徽省颍上县十八里铺花园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对居民的影响感知和态度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研究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十八里铺花园社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经济、文化、环境是影响居民积极感知的重要因素,但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力大于环境的影响力.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十八里铺花园社区乡村旅游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些建议.

    乡村旅游乡村居民影响感知态度十八里铺花园社区

    居家养老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张书畅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北京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居家养老成为老年群体的首选养老方式,对于适老化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日益攀升,而适合老年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匮乏.文章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手段,对海淀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讨论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北京市以及其他城市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宜居社区养老生活环境的打造提供有价值参考.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驿站社区医疗设施可达性

    场所依赖视角下社区商业空间活力塑造研究——以上海梅陇镇社区商业建筑设计为例

    张炳晗陈青长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社区商业功能业态存在不平衡、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社区商业空间活力下降,同时社区商业建筑设计理论体系尚未成熟.文章首先基于POI数据探究社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分布、密度、功能混合度及人流热力图,确定研究区域及对象;其次立足"场所依赖"理论,从空间尺度、功能业态、基础设施、外部景观四个维度对社区商业建筑的空间活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认为:社区商业业态功能丰富的区域其空间活力较高;空间活力较高的社区商业建筑均有空间合理、业态全面、设施完善、景观丰富四个共同特征.根据"场所依赖理论"提出空间、行为需求、精神情感三种依赖策略,并利用上海梅陇镇实际项目进行理论实践.

    场所依赖理论社区商业POI数据空间活力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