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徽州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研究进展:系统性综述

    王玉圳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传统村落是千年来当地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共同演变形成的文化景观.在文化复兴、乡村振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系统性保护的时代需求下,亟待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开展传统村落研究,从而推进传统村落的整体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筛选了386篇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文献,提炼出文化景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关系,从而寻找文化景观视角下实现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归纳了八条文化景观视角下徽州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的研究前沿,包括综合性和区域性保护理论与策略,针对不同文化景观要素制定对应规划支撑方法,社会和生态耦合的文化景观特征认知与评估,长时间尺度的文化景观演变及驱动机制,文化景观多元价值及传统智慧,跨学科研究,多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导向的文化景观管理,整合旅游发展与文化景观保护.这些已开展的研究和探索有效推动了传统村落以往的整体性保护,亦为未来中国其他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Meta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古村落景观改造设计分析——以南昌市西湖李家村为例

    杨春董翠
    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推进下,对古村落景观进行改造是实现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南昌市西湖李家村为例,分析了古村落的概况,提出了古村落景观设计的原则,并总结出了西湖李家村的景观改造策略,即从建筑表皮、道路流线、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和特色景观节点五个方面进行整改.对著名古村落景观改造设计的策略进行分析,能够为今后的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乡村振兴古村落景观设计环境改造

    基于科学图谱下建筑地域性的可视化研究

    罗升刘旭红何俊伟
    10-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的兴起,地域性建筑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之献915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OSviewer对筛选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剖析相关数据结果,探究我国近二十年地域性文化在建筑方面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建筑地域性CiteSpaceVOSviewer可视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健康旧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长沙市下碧湘街片区为例

    戎又乐汤慧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旧区公共空间的更新和改造正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湖南省长沙市下碧湘街两厢片区城市更新改造的问题分析,在健康城市视角下,利用Depthmap轴线分析的方法对片区内公共空间进行模拟.针对数据结果,从可达性、安全性、可交流性和可休憩性四个社会属性提出针对慢行系统、绿地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三类旧区公共空间健康改造的策略,以期为城市旧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提供思路框架.

    健康城市空间句法旧区更新公共空间

    乡村振兴视角下临海村落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以硇洲岛港头村"渔村客厅"设计为例

    邓毓雯李丽庞玥
    17-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热再次兴起.滨海渔村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为滨海渔村带来了发展机遇.为促进滨海渔村旅游设施建设、丰富当地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文章以粤西临海渔村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分析现状问题,以健康宜居、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依据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从建筑朝向与布局、建筑材料、建筑形态等方面入手,提出可行的设计策略.最后以硇洲岛港头村为例,为岛内及相似临海村落公共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粤西临海渔村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特色公共空间分析——以沉香村为例

    冉启扬邵兴志肖宇恒刘洋...
    20-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公共空间的打造不仅能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更是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乡村公共空间设施老化、利用率低、娱乐空间缺乏等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以沉香村为研究对象,从人群行为活动和活化公共空间为出发点,运用道路规划、公共空间营造、因地制宜等方法来打造乡村公共空间,为其他乡村公共空间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乡村振兴公共空间活化

    景观叙事学在大学学科文化上的表达与展示空间设计

    朱宣谕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学科文化是一种将独特的学科知识、学科规章制度、群落学术生活样态、学科思维的总和学科,是大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弘扬与传承大学学科文化不仅能够反映大学学科特色、体现校园学科风采,而且能够提升大学文化生命力、促进大学文化进一步发展.大学展示空间作为大学文化的载体,是集空间美学、大学特色、文化内涵于一体的特殊空间形式,也是大学对外宣传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将大学学科文化与大学展示空间设计相结合,在增加大学识别度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校内师生对于大学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文章主要探寻在景观叙事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大学展示空间设计的设计策略与设计实践.

    大学展示空间大学学科文化景观叙事法空间环境设计

    宋画中的宋代园林建筑研究

    唐睿李莉李丹丹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建筑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尤其以宋代园林的园林建筑对后世影响最大,因此对宋代园林的园林建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宋画,对宋画中宋代园林建筑的形态、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文章分析认为,宋代园林建筑的形成源自当时园林建筑环境以及园林建筑环境的意境.

    宋代园林园林建筑宋画

    对20世纪中期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讨——以北京天文馆为例

    王晓燕李祚暄李俊峙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中期新中国"短缺经济"状态对建筑的现代性探索形成了无形阻碍,后续受"民族形式"和"复古主义"影响,现代建筑探索之路愈发艰难曲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们克服困难,将现代功能、结构、风格融入设计作品,诞生了大量优秀的经典现代建筑.文章阐释了建筑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梳理了20世纪中期中国建筑的现代性实践历程,并以北京天文馆为实证案例,剖析了其在技术和结构体系、功能体系、思想和理念体系三大方面体现的现代性,其中包含对钢筋混凝土薄壳等新结构的运用、满足现代使用者多重需求的功能布局、立面造型及艺术装饰方面体现的自由美学等对现代艺术思想的追求.

    20世纪中期现代性北京天文馆中国建筑

    基于情感需求的空间设计探究——以建筑、景观设计为例

    常天宇徐艳华袁暕晔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城市生活的压力大,容易使人们长期在虚拟空间中封闭自身感情,忽视交流,缺少对自身的认可.因此,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当情感封闭的受众局限于自身所处空间时,空间与受众便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此时的空间设计中,诸多设计元素会对受众群体产生各种影响,所以设计师可以从空间设计对受众情感产生正向影响.文章从受众情感本能层次、情感行为层次、情感反思层次出发,以具体案例讲述情感化设计能够对受众行为产生的影响,为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情感需求空间设计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