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林业科技
安徽林业科技

程 鹏

季刊

2095-0152

ahlykjbjb@163.com

0551-5313000

230031

合肥市长江西路820号

安徽林业科技/Journal Anh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的探讨

    束庆龙曹志华段文军吴炜...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树名木多数由于树龄大,易引起生长衰弱,开展保护与修复是一项难度大且技术十分复杂的工程.本文对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原则、主要程序、日常养护措施、衰退植株修复关键技术(包括周边环境整治、根系区域环境改善、树干保护与修补、树冠养护、树体支撑加固)、修复效果的评价和资料收集与档案建立等构成的技术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原则与程序

    基于无人机投放天敌昆虫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技术及应用研究

    尹华阳李晓娟董广平郭婉琳...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索了无人机技术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通过设计开发适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天敌昆虫花绒寄甲投放装置,实现了花绒寄甲成虫的精准、均匀投放.林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无人机投放花绒寄甲成虫对松褐天牛的平均防治效果达49.48%,有效降低了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人机花绒寄甲生物防治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安徽省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研究

    杜传奇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星遥感具有宏观性、及时性、客观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的地面调查手段在发现和监督保护地内各项违法违规活动中存在的时效性差等不足,是目前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的最佳手段.基于2018年和2021年GF1、GF2、GF6高分系列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安徽省316处自然保护地内人类活动变化.结果显示,人类活动类型图斑数量和面积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变化类型以居民点与其他人类活动最多;针对不同类型保护地,以自然保护区的人类活动图斑总面积最大,湿地公园的人类活动图斑面积占比最高.同时,从落实整合优化预案、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采用多手段监管等方面提出促进安徽省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建议.

    高分影像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黄山市猕猴种群密度和数量的调查研究

    马莉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猕猴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本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黄山市猕猴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黄山市除屯溪区未调查外,其余各区县均有猕猴分布,分布区域主要为海拔284 m以上的丘陵、山区的森林及林缘附近;基于随机相遇模型,估算出黄山市猕猴种群密度约为0.40~5.75只/km2,种群数量约为10002~12789只.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山市猕猴资源保护、管理与监测提供参考.

    猕猴红外相机技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长江下游局部区域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初探——以马鞍山市为例

    陈鹏董广平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白蛾是一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目前已对长江沿线生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在对历年来长江下游马鞍山市美国白蛾成虫分布及幼虫发生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围绕区域地形地貌特点、气候影响、特别是寄主植物物种丰度等影响因子,分析了该区域内美国白蛾疫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现象特点.初步研判得出,该区域美国白蛾虫情沿江扩散甚至暴发的风险仍然存在,需高度警惕其对各类自然保护地、长江大保护特别是生态敏感区域的负面影响,同时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

    长江下游美国白蛾发生情况防控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豆杉种群调查初报

    师杜娟杜小建韩建亮王建龙...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是对其保护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选取11条样线对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片区的红豆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1)该区域内共发现野生红豆杉(胸径≥5.00 cm)45株,生长状况良好,无人为干扰和病害,其中3株结种子;自然更新红豆杉幼树(胸径<5.00 cm)6株.(2)野生红豆杉胸径在5.00~46.60 cm,平均胸径为14.97 cm;树高在3.80~12.00 m,平均树高为6.01 m.(3)野生红豆杉呈散生零星分布于河谷,西北、西南坡向的崖壁上,以及海拔1600~1899 m的老龄次生林、针阔混交林中.

    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种群数量分布

    基于密度调控的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

    吴英俊邱伟清张晓勉缪国俊...
    31-3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遂昌县低产油茶林为更新改造对象,通过不同间伐强度调节林分密度,并对伐后油茶林进行补植.结果表明,采用30%间伐强度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更新第2年单位产量已经超过间伐前,3年平均产量增加82.3%;不同间伐强度下补植,苗木前期生长差异不显著.此研究旨在为低产油茶林改造提供参考.

    低产油茶林密度控制更新改造经济效益

    霍山冬青生物学特性及播种育苗技术

    温静刘凯璇
    34-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对霍山冬青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分布等全面掌握的基础上,从果实采集、种子处理、圃地选择、播种要点、苗期管理,以及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其播种育苗技术,以期为霍山冬青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霍山冬青播种育苗技术

    退化马尾松人工林修复技术

    周明贵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山市祁门县西武岭国有林场自2021年开始,依据人工退化林修复和疫木伐区生态修复的项目政策对退化的马尾松林进行修复.通过2年多的修复,修复改造退化林山场面积123.6 hm2.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修复经验,总结了退化林修复技术,以期为皖南山区退化马尾松人工林修复提供参考.

    马尾松人工林退化修复

    杉木控制授粉关键技术

    覃悦明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融安县西山林场于2009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2014年至2022年持续开展人工控制授粉制种试验,在杉木控制授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在介绍杉木雌、雄球花开花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从亲本选择、杂交套袋、花粉采集、授粉、解袋和球果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杉木控制授粉关键技术,以期为杉木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遗传育种杉木控制授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