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宛晓春

双月刊

1672-352X

ahnydxxb@163.com

0551-5786705,5786369

230036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信所)、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现被6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它们分别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文摘》(CS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和国际农业文献检索(AGRIS International),同时被国内万方、同方、《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农业文摘》等十几家数据库及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合肥市高校城市森林树冠覆盖分析

    储显白彩涛王嘉楠张恒...
    23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合肥市二环内、大学城和职教城3个典型区域的15所建设于不同年代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ArcGIS判读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统计分析高校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 表明:①15所高校现实树冠覆盖面积283.25 hm2,整体树冠覆盖率29.67%,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在11.90%~43.89%间变化,潜在树冠覆盖率在1.73%~30.00%间变化.②超过2/3的高校树冠覆盖率处在高覆盖度或极高覆盖度.③早期建设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整体上高于后期建设的,二环内高校(38.69%)最高;而在树冠覆盖潜力增长方面正好相反,职教城高校潜在树冠覆盖率(19.02%)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合肥市高校城市森林未来整体树冠覆盖率可提高至40.14%,不同年代区域高校树冠覆盖差异主要受时间跨度对树木的影响和高校绿化建设思路的影响.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城市森林高校合肥市

    外源钙对镉胁迫下植物生长及耐镉机制研究

    叶文玲吴凡方清马友华...
    237-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Cd)是一种非必需且含有剧毒的重金属元素,经根系吸收、转运和积累对植物有很强的毒害作用.重金属通常不能被降解,易于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累积,从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长期威胁,因此应采取措施降低镉污染问题.钙(Ca)是参与各种植物生理过程所必需的大量营养素,如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由于Ca和Cd之间的化学相似性,Ca可以调节Cd诱导的植物生理代谢变化,因此研究Ca与Cd在植物体内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研究表明,Ca作为一种外源物质,通过缓解生长抑制,调节重金属的转运和积累,改善光合作用,减轻氧化损伤,从而保护植物免受Cd胁迫.本文综述了钙在镉胁迫下对植物生长,重金属转运和积累,光合作用及氧化胁迫的影响.

    重金属转运积累光合作用氧化胁迫

    不同温度制备生物炭对蔬菜土壤中沙门氏菌存活的影响

    张桃香胡素萍
    243-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将300℃、500℃和700℃制备的猪粪生物炭分别施用于黑土,棕壤,红壤和砖红壤四种典型的蔬菜土壤中,利用室内恒温培养实验研究生物炭对土壤中沙门氏菌存活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猪粪生物炭显著地促进了沙门氏菌在黑土,红壤和砖红壤中的存活,但是对棕壤中沙门氏菌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生物炭的制备温度对沙门氏菌的存活有不同的影响,沙门氏菌在添加了300℃生物炭土壤中的存活时间长于500℃和700℃生物炭,其中沙门氏菌在添加300℃生物炭的砖红壤中存活时间最长,存活时间达到111.36天.简单相关分析证明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未添加生物炭蔬菜土壤中沙门氏菌的存活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添加生物炭后总钾含量是影响沙门氏菌存活动态的主控因子.

    沙门氏菌蔬菜土壤生物炭存活动态

    重金属Cd对不同品种天竺葵生理特性的影响

    郜文慧吴逊王松胡园园...
    250-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竺葵为材料,用EDTA处理土壤,探究在重金属Cd的胁迫下,天竺葵品种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其对重金属Cd的吸收效果.结果 表明,EDTA有助于土壤重金属活化,家天竺葵淡紫色和斑纹皱叶天竺葵均提高重金属从土壤向地上部分转移,转移效率分别提高了171%和11.7%;在重金属Cd的胁迫下,天竺葵光合作用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CAT、SOD和POD酶活性升高,MDA、脯氨酸等含量上升.经综合评价,发现盾叶天竺葵红色品种的抗重金属能力最强,天竺葵迪娃树莓脉纹的土壤净化率最高,家天竺葵淡紫色在EDTA作用下对Cd的富集效果及土壤净化率效果最好.

    天竺葵Cd生理指标

    凤尾蕨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研究

    徐晨茗鲍立宁张瑾姜宇...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景观植物凤尾蕨作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分析凤尾蕨植物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铅积累量的变化等探讨其可能的修复机理.结果 表明:叶绿素、植物POD酶(过氧化物酶)、植物CAT酶(过氧化氢酶)一系列指标,在0~500 mg·L-1时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植物SOD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铅胁迫下呈下降趋势,表明凤尾蕨具有一定的耐铅性能;凤尾蕨可以吸收高浓度Pb,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铅积累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地下部铅最大富集量82.578 mg·kg-1、地上部铅最大富集量16.153 mg·kg-1,且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地下部最大富集系数达10.819,表明凤尾蕨具有将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在植物体内的能力;在低浓度Pb (0~500 mg·L-1)处理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三种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增加,表明凤尾蕨根际微生物在低浓度铅污染情况下,可协同植株强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铅污染植物修复凤尾蕨超积累植物

    运用WOFOST模型模拟土壤中水分养分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

    王学梅朱雅莉董世杰王凤文...
    26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模拟研究小麦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影响因素,运用WOFOST作物模型,筛选模型的敏感性参数,设计15种模拟情景,利用情景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模拟与评价了土壤中水分养分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WOFOST模型中有6个参数敏感性指数均超过0.1,极为敏感,包括在20℃下的单叶有效光能利用率(EFFTB3)、生育期(DVS)指数设为0.0和0.5时的比叶面积(SLATB1和SLATB2)、从出苗到开花阶段的累积温度(TSUMI)、30℃下的最大CO2同化率(TMPF4)以及在35℃下的叶面积生长周期(SPAN).按照养分缺乏、养分正常、养分充足3个情景下模拟小麦生物量指标叶面积指数(LAI)、地上总生物量(TAGP)与贮藏器官总干重质量(TWSO),得到土壤养分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较小,土壤水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较大.根据模拟结果得到每米土壤深度的有效含水量AWC的饱和值为190 (kg·m-1),小麦生物量随水分增加而增加,但当水分达到饱和时,增加水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WOFOST小麦模型的参数优化和区域应用,以及定量模拟土壤水分与养分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WOFOST模型土壤水分养分情景模拟小麦生物量

    基于Biolog微平板技术解析典型煤矿区煤层微生物代谢及其多样性分析

    柳炳俊王永金刚
    275-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煤矿区煤层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差异,找出能够激发煤层微生物活力的最佳碳源.首次采用厌氧条件下Biolog-ECO微平板技术,以我国3个典型煤矿区为研究对象(寺河矿简称SH,张北矿简称ZB,贵二矿简称GE),揭示煤层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张北矿样品第15天的平均吸光度值0.65±0.035,显著高于其他两矿,表明其微生物的代谢活力较最高;张北矿样品在第15天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McIntosh指数、Simpson指数)也相对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煤层微生物群落在提供外源单一碳源进行代谢时,较喜欢利用L-基丙氨酸、4-羟基苯甲酸、2-羟苯甲酸、苯乙基胺含苯环的化合物.这些单一碳源或许可以作为煤层的外源营养物,加快煤层原位微生物甲烷代谢,使得生物成因煤层甲烷气体快速产出.

    Biolog-ECO微平板技术代谢功能多样性生物成因煤层甲烷

    腐生葡萄球菌合成纳米钯及其原位催化甲基绿还原

    钱怀丽熊晶晶邓国志武超...
    283-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JJ-1合成钯纳米颗粒(Bio-Pd),并原位应用于甲基绿的催化还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表征,表明合成了零价钯纳米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外表面,平均直径约为15~40nm,晶型结构良好.Bio-Pd在1.5 h内对甲基绿还原达到99%.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ible)、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手段对甲基绿(MG)及还原产物进行分析,产物主要为4-(N,N-二甲基氨基)-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DDBP),4-(N-乙基-N,N-二甲基氨基)-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ED-DBP).结果 表明,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JJ-1合成钯纳米颗粒并高效催化还原甲基绿.

    腐生葡萄球菌纳米钯催化还原甲基绿

    基于MIKE11模型的十五里河动态水环境容量分析

    吴睿葛苏阳郭效光徐力刚...
    28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寻求分析水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以合肥市重点水域十五里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主要的污染物指标氨氮和总磷,基于MIKE 11水质模型水动力模块(HD)和对流扩散(AD模块),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计算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并与传统一维模型计算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基于MIKE 11水质模型计算金寨路断面氨氮和总磷的月均水环境容量分别是-2.83 g·s-1和-5.86 g·s-1,希望桥断面氨氮和总磷的月均水环境容量分别是-15.64g·s-1和-1.07 g·s-1,与一维模型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动态特性.该方法为MIKE 11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并为十五里河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提供新方法,为其他类似污染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提供新思路.

    MIKE11模型动态水环境容量十五里河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病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陈名君陈文艳刘玉军侯囡嵩...
    294-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弄清安徽省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病原真菌物种多样性,分别于2007年7月、2008年8月和2017年6月对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罹病昆虫标本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标本312份,分离得到昆虫病原真菌248个菌株,经鉴定隶属于6科10属23种.其中棒束孢属Isaria为优势属,共分离出6种170株,菌株相对多度为68.55%,优势种群为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斜链棒束孢I.cateniobliquus.由此表明,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年份夏季昆虫病原真菌物种丰富,多样性指数较高,7月份和8月份采集的昆虫病原真菌菌株多于6月份,但6月份采集的昆虫病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较高.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病原真菌多样性均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