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谭叶林杜全能朱文娟胡丹...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能降解木质素的细菌,采用愈创木酚法和BR亮蓝平板法从枯枝落叶自然堆积物中分离漆酶活力较高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对菌株进行鉴定.以芦苇秸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并优化了菌株适宜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H-1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H-1(Bacillus cereus H-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芦苇粉100%,(NH4)2SO42.5%,酵母抽提粉0.3%,KH2PO40.15%,MgSO4·7H2O 0.15%,NaCl 0.5%,CaCl20.1%,发酵温度35℃,固水比1.0:1.1(g:mL),初始pH 7.2~7.4,接种量3%,装量50 g,发酵时间144 h.在此条件下,漆酶活力达0.992 U/g.

    芦苇秸秆蜡状芽孢杆菌漆酶固体发酵

    不同胚性愈伤率小麦胚发育过程生化和显微结构特征研究

    赵彦峰贾冬冬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胚性愈伤率小麦成熟胚的胚发育过程中的生化和显微结构特征,以不同胚性愈伤率的小麦基因型为材料,测定花后16、30 d小麦胚中的糖类、激素和活性氧的含量.结果显示,较高胚性愈伤率基因型小麦花后30 d麦胚的赤霉素含量显著大于低胚性愈伤率型,而其他生化指标在2个发育阶段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30 d胚的赤霉素含量与胚性愈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高胚性愈伤率的小麦胚可能在发育晚期具有较高的赤霉素含量.在对胚内部结构观察中,并未发现2个发育阶段不同小麦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普通小麦胚性愈伤胚发育组织培养

    环境因子对主要洄游性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美垚李建林俞菊华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然水体中鱼类洄游涉及的环境因子包括盐度、温度、饵料的可获得性为研究要素,介绍了其对于主要洄游性鱼类鱼体影响的现有研究,为今后更好开展洄游性鱼类洄游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盐度温度饥饿洄游鱼类

    植物β-半乳糖苷酶研究进展

    李军玲闫双勇张融雪王晓静...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β-半乳糖苷酶是一类糖苷水解酶,能够从β-D-半乳聚糖或寡聚糖支链非还原末端切除β-D-半乳糖残基.β-半乳糖苷酶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通过对细胞壁的重塑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总结了植物β-半乳糖苷酶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其结构域及催化机制、生化特性、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生理功能等方面展开详述.

    β-半乳糖苷酶基因家族生理功能亚细胞定位

    盐生植物灌丛对土壤养分和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许婕陈永金刘加珍
    19-2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肥岛""盐岛/谷"的概念主要综述盐生植物灌丛下土壤养分、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重点阐述盐生植物冠下土壤"肥岛""盐岛/谷"形成的生物因素(植物物种、植物根系、植物生长状况、动物微生物活动)和非生物因素(离子的化学性质、地下水、气候、成土母质、土壤特性、地形地貌、外源性、含水量等),最后对下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盐渍化盐生植物养分盐分空间分布机制

    我国烤烟间套作种植效应研究进展

    徐锐陈明王晓丽卢红良...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烤烟连作现象较为突出,对土壤生态、烟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产生诸多影响,烤烟间套作种植模式为解决连作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综述了目前我国烤烟间套作种植模式的研究概况,以及间套作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内在质量、土壤质量、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影响,并展望了烤烟间套作的发展方向,为烤烟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烤烟间套作种植模式生态效应

    表面处理提高旋耕刀耐磨性研究现状

    蒋三生张新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耕刀作为农机耕作的主要触土部件,其常用材料为65Mn或60Si2Mn;磨损是导致其工作失效的主要原因,提高耐磨性是旋耕刀研究的主要目标.综述了在旋耕刀基体上进行表面强化的几种表面处理工艺,如表面堆焊、热喷涂表面处理、表面熔覆涂层和表面化学热处理;电子束、激光、离子束等表面强化和高能离子强化注入等表面改性则是新兴的几种表面强化技术.最后提出应进一步对现有的表面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探索成本更低和自动化水平更高的工艺.

    表面处理旋耕刀耐磨性

    木薯抗风栽培措施研究

    盘欢刘翠娟郑华罗燕春...
    30-3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木薯的抗风能力,为木薯抗风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种茎环剥、留单(双)茎杆、喷施多效唑、打顶等田间试验,测定木薯株高、茎粗、节间距、分枝数、薯块产量、淀粉等指标.[结果]在环剥双杆条件下,打顶显著降低株高;单杆打顶和2次喷施多效唑均能增加茎粗.环剥双杆+前期(株高0.7 m)打顶显著增加了淀粉含量和产量.[结论]环剥+双杆+前期(株高0.7 m)打顶+单杆打顶+2次喷施多效唑的栽培模式可提高木薯抗风能力.

    木薯抗风栽培多效唑打顶种茎环剥

    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王茂理向薇薇李柏桥何勇...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逐年增多,杂交水稻制种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介绍了国内外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机械化制种与常规制种生产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的技术路线和关键环节技术,总结了母本机插秧育秧、机械插秧、无人机辅助授粉、种子收割和烘干等关键环节技术.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

    云南省曲靖市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苏红飞罗亚昆丁建平胡艳萍...
    36-3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曲靖市内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曲靖市内茶种主要为茶和大厂茶及普洱茶等,在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曲靖市的富源县、师宗县、宣威市等地,区域特征明显.富源的大茶树分布较散,数量不多,以大厂茶为主;而师宗县大茶树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少,以大厂茶和茶为主.宣威市发现人工栽培的云南大叶茶种和小叶种茶曲靖市的大厂茶茎干粗大,有明显的花香,种子更新能力很强,树下有大量的幼苗生长,与其他地区的野生茶有明显差异,小叶种茶生长为乔木型,最大一株基部干径达96 cm,这在小叶种的记录中很罕见.

    茶树种质资源大厂茶野生茶树小叶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