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薯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钟月仙黄伟群林赵淼张鸿...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薯作为一种较为耐旱的作物,在干旱胁迫下能够调节相关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综述了甘薯的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性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以期为提高甘薯产量、增加甘薯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甘薯干旱胁迫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抗性基因

    湛江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来源研究进展

    唐道斌李千李巧云
    5-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湛江拥有中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部分学者对其境内红树林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只关注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形态分析、重金属污染评价几个方面,对红树林湿地重金属污染来源仅做小篇幅的讨论,缺少对红树林湿地重金属多方面来源的考虑.对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综述,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结合探讨,结果表明,大气沉降作用将人为活动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沉降至地面或水体,是造成红树林湿地土壤中Pb、Cd和Zn等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自然源,同时也是红树林湿地局部气候环境中Hg元素的主要来源;水动力条件对重金属来源及分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水流对污染物进行运移和沉降;其余人为因素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工业活动、农业活动和交通活动.

    湛江市红树林重金属来源湿地沉积物

    土壤-植物体系中施硒方式影响作物吸收转运镉的研究进展

    张秀锦柴冠群刘桂华张容慧...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镉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利用硒与镉在植物体内的拮抗作用,在土壤或植物中施外源硒可以降低作物的重金属镉含量,并提高作物中硒含量.前人研究表明不同的施硒方式影响植物中镉吸收转运的效果,总结了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2种施硒方式下对不同农作物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发现以果实或叶片作为食用对象的作物,可以用叶面喷施外源硒的方式降低镉在食用部位的累积,而土壤施加外源硒可降低植物根部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及镉在植物体内转运至可食用部位的含量,同时转运至可食用部位的硒含量增加,以期为今后更加深入研究施硒对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镉污染土壤中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拮抗作用土壤施硒叶面施硒

    54种植被指数研究进展综述

    敖登杨佳慧丁维婷安韶山...
    13-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水文、气候和生态平衡的功能.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含着植被90%以上的遥感信息,可以增强植被信息并削弱非植被信息的干扰.系统总结了全球54种主流植被指数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分类体系,描述了其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特点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指出未来植被指数的研究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汇总体系,关注植被指数的应用特点及应用方向,为生态研究、生产实践等提供理论基础.

    植被指数遥感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类型

    果实废弃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许佳玉王菲黄佳瑜薛岩伟...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食用的水果或坚果中,部分种类果皮与种子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作为果实废弃物直接丢弃或简单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现代研究表明果实种子富含淀粉、油脂以及抗氧化成分等,坚果的果壳可以用来生产棕色素,果皮果渣中富含膳食纤维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应该分门别类地加以利用.根据前人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果实废弃物在淀粉、色素、精油与食用油、抗氧化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等方面的提取利用,并提出了未来果实废弃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综合利用关注的重点方面,为果实废弃物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减少环境压力,既提高果实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果实废弃物生物活性物质综合利用

    四川省玉米新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颜学海许春梅吴红梅王锐...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四川省近年来育成玉米品种的基本特点,对2017—2021年四川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基本情况及产量、抗性、品质等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7—2021年共有293个普通玉米品种通过四川省审定,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选育单位以企业为主.参与选育的母本自交系有216个,父本自交系有206个,选配了5个以上品种的自交系有8个.产量年度间呈下降趋势,其余性状年度间变化趋势不明显.对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的抗性表现为"中抗"以上的品种占比均超过60.00%,对穗腐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表现为"感"以下的品种占比均超过59.00%.穗位高、生育期、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变异程度较大,对穗腐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抗性表现较差,建议四川下一步玉米育种中,应在这些表现较差或者变异程度大的性状上下功夫,继续加大对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品种选育.

    玉米新品种主要性状四川

    保水剂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魏秀华张志伟李升东罗振明...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新型农林保水剂在旱地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在潍坊寒亭、柘山两地安排了小麦保水剂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与不施用相比,施用该保水剂45和75 kg/hm2能有效增加两地小麦的冬前次生根条数、不同时期的干物质重量和分蘖数,进而促进后期形成更多的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最终显著增产24.6%和36.9%.

    保水剂小麦干旱生长产量

    密度对榆林市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洁
    36-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度、提高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产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大丰30、陕单609、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个梯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下的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均在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陕单609较其他密度增产0.9%~3.9%,先玉335增产2.6%~10.9%,大丰30增产3.3%~21.7%,较其他密度增产21.67%;6.0万~9.0万株/hm2密度下,大丰30产量最高,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表现较好.

    密度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榆林市

    板栗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力思洪坡王甲威朱东姿...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板栗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以来自12个省(市)的59份板栗资源坚果为研究对象,测定单粒重、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板栗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为板栗良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板栗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

    伴生植物对大棚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高荣广付鑫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津绿30号"黄瓜为试材,研究绿豆、苜蓿、萝卜、芥菜、茴香、茼蒿、蒜苗等植物伴生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以及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萝卜、芥菜与黄瓜伴生可增加土壤中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改善微生物群落;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明显增强;黄瓜单株结果数增多,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由此可知,萝卜、芥菜与黄瓜伴生能够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可作为大棚黄瓜的伴生植物.

    黄瓜伴生植物生长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