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省≥0℃和≥15℃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王广宁张国鑫崔日鲜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山东省境内17个气象站1986—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对山东省≥0℃终日和≥15℃终日的时间和其间的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和沿海地区晚、中部和北部地区早的特征;近30年来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0℃终日的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山东省≥15℃终日的空间分布呈东部沿海地区晚、中部地区早的特征;近30年来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15℃终日的变化总体呈推迟趋势.山东省≥0℃终日至≥15℃终日期间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近30年来≥0℃终日至≥15℃终日期间活动积温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0℃终日≥15℃终日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山东省

    试点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桃江县的问卷调研数据

    余星妍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有大量的资金需求,从而衍生出创新农村金融以服务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从理论分析,得出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具有农业生产福利性;然后根据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分析影响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人数、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好感度,对农户参与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农业收入、生产性年支出,对农户参与意愿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政策意愿、家庭年收入,对农户参与意愿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务农人数对农户参与意愿有比较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参与意愿影响因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基于N县的调查

    陈鹏
    206-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N县调查为例,发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统筹发展有差距,体制机制不健全;体系支撑有弱项,物流仓储有差距;产业发展有软肋,生产经营能力弱;电商培训有短板,专业人才较匮乏等困难;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强电商人才培养,破解发展技术瓶颈等方面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难题.

    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刘伟万维民傅凌刚张敏...
    210-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坚持"一区引领,两带协同,三个全域"的总体发展思路,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型试验区;南3县重点发展中药材、竹林、油茶、特色畜牧业,北3县重点打造平原湖区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全域打造"世界香城"、全域发展生态渔业、全域推进"农业+".

    现状问题对策咸宁

    环境与耕地约束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东、中、西部的区域比较

    曾祥坤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会产生负外部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损失.通过中国2010—2017年东、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耕地和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罗模型",实证分析农业耕地投入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对于整体经济增长为正向作用,影响大小依次为中部、东部与西部地区.农药、化肥与地膜等环境外生变量的存在对经济增长呈明显抑制作用但不同区域影响程度不同.在此基础上,应改变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粗放型生产模式来维持我国经济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期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增长,减少耕地使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环境负外部性.

    耕地绿色索洛模型经济增长省际面板

    基于文献计量学对南果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于美佳韩艳英叶彦辉段少荣...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帮助南果梨科研工作者了解目前南果梨研究的方向和热点.[方法]选取1990—2019年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硕博论文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收录的南果梨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思路,以知识图谱为研究载体,通过Excel、CiteSpace等分析软件为工具,对所选数据进行主题词以及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并同时绘制有关南果梨的各类数据分析以及图谱.[结果]南果梨研究开始于1992年,一直到2009年南果梨研究达到峰值状态,南果梨研究关键词多为1-MCP(1-甲基环丙烯)、香气和冷藏,我国南果梨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有纪淑娟、李俊才、王家珍、辛广、蔡忠民、刘延吉等人.研究机构中,期刊论文中沈阳农业大学发文量、合作关系以及硕博论文量最多.[结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走向的关键词有可能是南果梨酒、水杨酸、1-甲基环丙烯、基因表达、冷藏等.

    南果梨文献计量学Excel聚类分析CiteSpace

    基于机器视觉的花生种子外观品质检测与分类方法研究

    马佳佳王克强郑奕雄蔡肯...
    225-227,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花生种子的有效分类是花生产业中选育良种的重要环节,为降低花生产业对人工的依赖程度,简化选种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花生种子外观品质检测与分类方法.[方法]在相同环境下采集单粒花生种子图像,建立花生种子对象在图像中像素数与其实际质量的回归模型,以花生种子尺寸和外观颜色作为主要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完成分类任务.[结果]使用该方法完成12个类别的分类,对批量花生种子的分类准确率达86%,符合实际生产中花生种子初步分类要求.[结论]该方法对花生种子图像代表性特征的选择和识别样本的简化使得分类系统更符合实际生产需要,对同品种花生种子的不同品质分类以及不同品种花生种子的直接分类有着积极意义.

    花生种子机器视觉图像识别支持向量机

    我国CSA社会企业实施的缘起·优势·挑战及发展路径——以分享收获农场经营为例

    于慧丽沈红梅
    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规模化农业发展带来的食品安全、人地紧张和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引入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以我国发展起步较早的分享收获农场经营为例,分析CSA社会企业的实施,不但有助于解决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缓解人地紧张矛盾、破除生态环境困局,还是实现振兴乡村、传承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推手.当前,我国食品安全CSA社会企业发展中面临不小的挑战,应通过内外部调整以应对,包括:完善制度设计和政府规划、企业提高诚信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食品安全CSA社会企业分享收获农场

    村域干群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贺栋豪胡少杰
    232-236,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群关系直接影响村干部对村民的组织动员效果,进而影响政策的执行、乡村治理目标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以H旗W嘎查村村干部、村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材料.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分析发现,影响村域干群关系的因素可以分为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两类.表层因素即涉及一些可感知的价值,其直接影响群众心理状态,进而影响群众对村干部的心理认同程度.而深层因素虽并非直接影响群众对村干部的心理认同程度,但却对村域社会的干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是营造和谐干群关系不可回避的核心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为促进村域干群关系从干群矛盾走向干群和谐提供了较好的政策切入点.

    乡村干群关系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略论

    黄杰杨尚昆周颖琳林惠娴...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其内涵要求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基础,要着眼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各领域人才,善于营建长期服务"三农"的专业人才队伍;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所系,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特质,积极塑造"精神引擎";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外在要求,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牵引器".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对策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