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紫菜深水翻台式养殖试验研究

    赵春暖吴远亮蔡忠强郑言鑫...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进行条斑紫菜养殖试验,比较了深水翻台式养殖与传统养殖模式下条斑紫菜的生长情况及养殖成本,试验表明深水翻台式养殖方式紫菜平均产量为7500 kg/hm2,而传统养殖方式紫菜平均产量为5550 kg/hm2;翻台式养殖方式投入35250元/hm2,而传统养殖方式投入47250元/hm2,养殖设施资金投入深水翻台式养殖明显低于传统养殖;同时,养殖区由浅海向深海延伸,也极大地拓展了养殖海域,提高了海区利用率.由此可见,深水翻台式养殖方式产量高,质量好,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海区利用率,是提高紫菜养殖效益的一种有效养殖模式.

    紫菜深水翻台式

    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陈宝剑陈少梅潘天彪吴永绍...
    110-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1000头健康状况良好、平均始重(8.31±0.33)kg、(35±2)日龄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益生菌和抗生素,试验组每1000 kg饮水中添加1 L的益生菌.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够较好地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提高仔猪的免疫力(P<0.05).

    益生菌免疫指标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

    一例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翟银建沈学怀孙照磊刘雪梅...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6月,安徽省阜南县某自繁自养猪场发生疫情,出现以仔猪消瘦、皮炎、腹泻和呼吸道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疫病,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结合实验室寄生虫检测、细菌学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最终鉴定为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球虫病混合感染.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该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猪圆环病毒2型猪球虫病混合感染诊断治疗

    宁都黄鸡生化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马家玉罗雯艾佐佐李丽群...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宁都黄鸡为试验对象,分析宁都黄鸡血清营养物质含量和血清免疫活性物质及盲肠消化酶活性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状态良好的雄性宁都黄鸡150羽,散养条件下饲养至72日龄,按照体重由高到低分为较重组、中等组和较轻组.每组随机抽取样本10只,当日屠宰取血、静置并离心取血清,解剖后无菌取盲肠段内容物,以上样品置于-70℃冰箱中保存.血清总蛋白含量采用双缩脲常规法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葡萄糖含量采用邻甲苯胺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采用GPO-PAP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羟胺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钼酸铵法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盲肠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均采用比色法测定;盲肠α淀粉酶活性采用淀粉-碘显色法测定.[结果]各体重组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胰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各生化指标与体重无相关性;各体重组总胆固醇含量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但与体重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显著负相关(P<0.05);各体重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与体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宁都黄鸡饲料中营养的合理配比及外源性消化酶的适时添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宁都黄鸡体重免疫活性物质消化酶相关性

    栀子的应用价值及在福鼎的应用前景分析

    李程勋吴思逢徐晓俞李爱萍...
    119-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述栀子果、栀子花、栀子叶、栀子根等栀子不同部位的成分、功效及主要应用价值,总结栀子在观赏、香气、食用、药用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结合福鼎栀子产业发展现状,为栀子产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栀子应用价值应用前景福鼎

    湛江市蕨类资源初步调查及园林应用研究

    李润唐杨崇城叶伟星李小梅...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对照,对湛江市区蕨类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市区主要蕨类植物共计22科32属55种(包括变种与品种),可分为土生、石生、水生3种生态类型;土生类型44种,石生类型10种,水生类型1种.通过分析与研究,认为湛江市区蕨类植物可应用于园林绿地植被,室内盆栽,插花衬叶,攀缘、垂吊、绿篱,点缀山石盆景、假山等方面,应充分挖掘蕨类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蕨类植物园林应用湛江市

    23年生落羽杉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配合选择

    江津凡丁次平张凌云胡兴宜...
    124-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江汉平原23年生落羽杉15个家系子代测定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极显著,胸径、树高和材积性状家系遗传力均在44%以上,各性状受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其中胸径家系遗传力最大为53.53%;利用育种值评分法和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从15个参试家系中选出5个优良家系,用2种方法选出的家系完全一致,胸径、树高和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4%、0.88%和4.29%,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3.81%、2.00%和8.54%,并在优良及家系的基础上再选出优良单株13株,其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32.35 cm、20.38 m和0.8061 m3.所选出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生长优势明显,可作为优良遗传材料进行保存和利用.

    落羽杉子代测定林优良家系优良单株江汉平原

    "城市双修"背景下植物配置调查与生态优化策略——以丹阳万善公园为例

    黄顺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丹阳市万善公园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应用效果和生态稳定性.结合"城市双修"建设需要,利用城市生态学原理和中国植物文化,增加乡土植物、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种类,扩大边缘植物景观尺度,优化植物群落和生态结构,提出植物配置可行性优化建议,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双修"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生态保护调查

    镉铅胁迫对桑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高鸿鹏郑直刘超张中羽...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桑树幼苗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规律.[方法]以冀桑3号和鲁杂1号2个品种桑树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滤纸萌发法分析重金属镉、铅对2个品种桑树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土培盆栽法分析镉和铅对2个品种桑树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及幼苗对镉和铅的吸收转运规律.[结果]桑树种子萌发受到镉、铅的抑制作用,并且镉和铅对胚根毒害作用更强.镉和铅元素对桑树种子胚根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浓度分别为114、331 mg/L;2个品种幼苗的生物量随着镉和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冀桑3号幼苗能耐受20 mg/kg的镉胁迫和500 mg/kg的铅胁迫而不降低其生物量.2个品种桑树幼苗对镉和铅的吸收水平均随着镉、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幼苗对镉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53~3.58和0.41~0.84,对铅的富集指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02~0.58和0.11~0.78.从2个品种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的对比来看,冀桑3号幼苗与鲁杂1号幼苗对镉、铅的耐受能力、富集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2个品种幼苗均不能有效地将镉和铅转运至植株地上部分.[结论]该研究可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依据,为进一步利用桑树进行土壤修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桑树累积生物量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陆文轩何雨
    137-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分布等相关功能,根据关键词频率以及结合文献阅读,总结出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中3个研究热点,即保护性开发、文化和利益相关者.现阶段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体现出现代对传统的冲击问题,极大损害了古村落的旅游价值,而保护性开发的模式是现阶段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合理模式,是古村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多数保护工作关注于物质层面如乡土建筑的保护,对文化层面的无形资产的保护传承重视不够,而文化才是旅游开发中所要挖掘和发扬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古村落旅游开发中问题不断的最主要原因,如何妥善协调多方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古村落发展的一大关键.

    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性开发文化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