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栽培因子对紫阳洋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刘军民孙玉蔡志林蒋建军...
    38-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江苏省高砂土地区及相近生态条件下洋葱的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8种栽培密度、6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洋葱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密度和施肥量对紫阳洋葱产量、株高、假茎粗、一级鳞茎率有显著影响.[结论]紫阳洋葱在江苏省高砂土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41万~47万穴/hm2;施硫基高钾复合肥(N:P2O5:K2O=17:6:25)1350.0~1575.0 kg/hm2.

    种植密度施肥量洋葱农艺性状产量

    丹东地区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需冷量研究

    常婧张利萍姜冬潘丕克...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丹东地区主要栽培的7份软枣猕猴桃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自然收集枝条和一次采集枝条放于人工控制低温(4℃)2种不同方式进行需冷量计算,研究其在不同方法下的需冷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方式对萌芽的影响结果不一致,在室内人工低温条件下软枣猕猴桃的需冷量在480~912 H,在自然条件3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下软枣猕猴桃的需冷量分别为246~491、545~1744、363~480.5 C.U,且人工条件下龙成2号和丹凤一号的需冷量均低于自然条件下,而海佳和见丰魁绿高于自然条件下.

    软枣猕猴桃需冷量萌芽率

    双孢蘑菇内生菌分离鉴定研究

    阮俊峰李祥云江胜滔周银珠...
    43-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组织分离法、研磨法、印迹法3种分离方法对双孢蘑菇内生菌进行分离,共分离出内生细菌7株、内生真菌1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纯化,并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AB-21菌株对青霉病原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进而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形态学观察显示,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G+),杆状,有芽孢;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与病原库中芽孢杆菌属相符,同源率为95%;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的扩增、测序,结果经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比对,与库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相似度达100%.初步确定内生细菌AB-2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双孢蘑菇内生菌分离鉴定

    湖南秋作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田宇豪尹燕张幸媛崔红红...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秋作高温干旱天气条件的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对7个马铃薯品种在秋作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块茎品质和储藏性能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高温干旱天气的适应性差异主要由种薯耐高温干旱的差异性决定.7个参试品种平均出苗率74.72%,高于对照55.72%,出苗率超过90.00%的品种有华薯13号、华薯5号和华薯2号.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2019年湖南秋作马铃薯病毒病发生严重,其中华薯5号和华薯2号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华薯5号产量达32786.85 kg/hm2;10CH24和华薯1号种薯高温干旱耐受性较强,植株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综合评价机械耐受性强的品种有10CH24、费乌瑞它和华薯5号.其中10CH24薯形整齐,机械损伤后表皮完整、块茎渗透率较低,储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小,贮藏品质佳.

    马铃薯秋作品种比较湖南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原生演替年限的冬瓜杨凋落物及根部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唐李丽张宗锦闫芳芳潘兴兵...
    52-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原生演替年限的冬瓜杨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冬瓜杨凋落物及其根部的C、N、P含量和化学计量变化特征,探究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演替年限的冬瓜杨C、N、P含量及其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且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冬瓜杨C含量的变化趋势整体上升,N含量变化不规律但总体呈上升趋势,P含量则随着演替年限上升而下降;凋落物C:N值是7.83~75.90,根部C:N值是29.85~264.76;凋落物C:P值是17.30~403.53,根部C:P值为41.40~598.01;凋落物N:P值为2.27~6.53,根部N:P值为1.41~3.33.综上,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过程中冬瓜杨凋落物和根部化学计量学变化明显,其值总体呈增高趋势,N素是该区域植被生长的一个限制因子.

    冰川退缩区冬瓜杨C、N、P含量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吕梁山区耕地利用与抛荒研究

    韩小英王静殷海善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海拔高带来的热量资源不足和坡耕地带来的机械耕作困难;究其原因,耕地抛荒、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是边际耕地的3种可替代利用状态,物质服务成本实现、人工成本实现、平均利润实现是耕地抛荒、老年人自给农业、年轻人农场农业的决策临界点.在吕梁山中部和北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农业结构调整后经济效益很低的区域,宜增加退耕还林指标,核减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把耕地抛荒发展为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林地.

    土地资源管理耕地利用退耕还林抛荒情况吕梁山区

    南麂海域水质营养盐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阮素玲李敏陆荣茂肖国强...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9年5月、8月、12月和2020年3月对南麂海域的环境(海水和沉积物)进行调查,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麂海域海水水质除无机氮(DIN)外,其余参数基本能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南麂海域海水水质除2019年12月各层A值较其他略高外,其他监测时间水质状况较好.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处于贫营养水平(NQI<2).表层沉积物除铜(Cu)和铬(Cr)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环境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Eij<30,RI<100).

    营养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南麂海域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背景下青海湖流域人类福祉认知及综合评价

    蔡国英宋晓瑜马金莲丁耀全...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居民福祉对于生态脆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体系,探究2018年青海湖流域居民对人类福祉的认知,对比分析2011—2018年该流域人类福祉的变化.结果表明,2018年青海湖流域人类福祉综合分值为0.5318;生产资料满意度和生活条件是影响该流域人类福祉的主要因素;2018年人类福祉分值较2011年增长0.0778,人类福祉变化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特征、牧场情况、日常生活燃料、肉类蔬菜类满意度、水源来源、家庭关系满意度等方面.

    人类福祉认知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综合评价青海湖流域

    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胡运禄张明善
    70-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社会经济调查,参考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构建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定量分析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85.93亿元,单位面积价值为32695.86元/hm2,是其直接开发经济价值的24倍.其中,物质生产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的具体表现为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的合计为31.41亿元,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6.46%;调蓄洪水价值、大气调节价值、水分调节价值的具体表现为非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的合计为265.61亿元,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54.66%.由于样本区域的扩大和计算方法的优化,其上述计算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通过数据计算而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保护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直接开发的经济价值高.因此,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好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段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

    王正阳黄松茂何琳剑张铭枭...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段位于元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水生生物调查.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采用实地捕捞、市场调查、走访了解等方法进行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江段河水水质处于地表水标准Ⅳ类,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生物量较高.4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水生藻类6门48种,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其中硅藻种类最多,绿藻生物量最大.采集浮游动物4大类18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枝角类生物量最大.采集到底栖动物3门11种,其中软体动物种数最多,节肢动物门次之.采集到的水生维管束植物9种.鱼类共调查到20种,以鲤形目最多,鲇形目次之.此次调查结果可为评价大桥施工期和运营期对保护区水生生物的影响提供依据,并协助制定科学有效的水生态保护补偿措施.

    水生生物水质状况鱼类资源调查评价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