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柔嫩艾美耳球虫田间分离株对地克珠利和盐霉素的耐药性检测

    徐向东吴文君蔡为民李文静...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鸡体试验法,利用相对卵囊产量(ROP)、病变记分减少率(RLS)、最适抗球虫百分数(POAA)和抗球虫指数(ACI)4项指标,测定了2株分离自如东县养殖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对地克珠利和盐霉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对地克珠利无耐药性或轻度耐药,对盐霉素均完全耐药.建议如东县养鸡场停用盐霉素,将地克珠利列入抗鸡球虫病药物方案中.

    柔嫩艾美耳球虫田间分离株耐药性检测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鸟击风险评估与鸟击防范研究

    柳毅王成华薛海明刘宇嘉...
    84-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评判不同鸟类的鸟撞风险,于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带法对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5种,隶属13目27科,其中夏候鸟25种、留鸟20种、旅鸟8种、冬候鸟2种.选取鸟类的遇见频度、集群规模、年网捕数量、体重、生活习性、鸟击历史等风险因素进行鸟击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严重危险的鸟类有家鸽、喜鹊、麻雀、普通楼燕、家燕、凤头百灵和红隼7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银川河东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提出了综合防治建议.

    鸟击风险评估鸟击防范银川河东国际机场

    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陆德才许振邦李琪张浩...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安徽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的资源调查情况,系统整理了该保护区的天蛾科名录,并进行了区系分析.共记录了天蛾科昆虫22种,隶属3亚科4族16属,其中长喙天蛾亚科14种,占总种数的63%;目天蛾亚科6种,占总种数的27%;天蛾亚科2种,占总种数的10%.其中,发现安徽省新纪录种3种,即喜马锤天蛾(Neogurelca himachala(Butler,1876)),灰纹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neotroglodytus Kitching&Cadiou,2000)和灰天蛾(Griseosphinx preechari Cadiou&Kitching,1990).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新纪录区系名录

    绿僵菌信息素基因(MAT1)功能研究

    张二豪赵润东禄亚洲
    94-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绿僵菌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信息素基因(MaMAT1)敲除和回复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获得MaMAT1基因敲除和回复菌株,并对ΔMaMAT1菌株孢子萌发率、产孢量、抗湿热、抗紫外及毒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WT菌株相比,ΔMaMAT1菌株的萌发率、抗湿热和抗紫外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其产孢量、毒力显著降低.

    蝗绿僵菌信息素敲除毒力

    植物赤霉素受体GID1基因的分析

    唐文芳徐升胜龙雯虹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NCBI数据库在线网站搜集了赤霉素受体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了所获基因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的98个GID1基因拥有共同的根系,进化为Group A、Group B、Group C和Group D 4组.Group A GID1基因在单子叶植物纲中没有GID1a、GID1b、GID1c分类现象,在双子叶植物纲中基因有简单的Group B GID1b,Group C GID1a,且GID1c聚类现象;Group D由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及苔藓植物门小立苔藓植物的基因组成;GID1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复制突变,所有GID1基因具有相同的保守区域,可利用基因之间的保守性来克隆未知基因;102条序列归属于91种植物,尚有更多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GID1基因有待克隆.

    赤霉素GID1基因系统发育重建

    古树根境土壤改良及复壮效果评价——以重庆市铜梁区黄葛古树为例

    张国豪蔡孔瑜田艳陈桂芳...
    103-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拆除硬质铺装和原石板树池,更换根系土壤等复壮保护措施,对重庆市铜梁区龙都路2号院内2株黄葛古树进行复壮保护.为评价古树复壮效果,以光合作用速率、新生梢生长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并结合树体外部形态变化为评价指标,于2018—2020年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2株古树生长势有明显改善.复壮后,2株黄葛古树CO2日同化量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增幅在72.58%~141.87%;2株古树新生梢枝条长度、叶片数量、干物质量、叶面积以及SPAD均显著增加.在跟踪调查期间,叶片未出现提前落叶、枝条干枯等现象,树体生长势趋于正常水平.根际土壤改良是直接有效的古树复壮保护方法,能从根本上改善古树生产效能,提高叶片光合速率、SPAD和新梢生长量等表征生长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可对古树复壮效果作出指示性评价.

    古树复壮保护土壤改良光合作用生长量

    淹水对金叶冬青叶片色差及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

    周余华顾敏敏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深入研究金叶冬青的耐涝性提供基础理论.[方法]以2年生金叶冬青扦插苗为试材,盆栽模拟淹水胁迫,对金叶冬青叶片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淹水对金叶冬青的叶色和生理生化指标有较大影响,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金叶冬青叶片颜色变暗;叶绿素含量处于平缓—略增加的状态;叶片的初始荧光(Fo)明显下降,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均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上升.[结论]金叶冬青对淹水的适应能力较强.

    淹水金叶冬青色差生理生化指标

    9种园林地被植物的抗旱性评价

    李艳辉崔雅芳张雨辰苏治维...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定9种地被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与植物抗旱性之间的关系,为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观察和测定委陵菜、红花酢浆草、草地早熟禾、崂峪苔草、紫花地丁、麦冬、野牛草、蛇莓和马蔺9种地被植物的存活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细胞质膜透性5项抗旱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其综合抗旱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9种参试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SOD活性总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MDA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干旱胁迫对9种参试植物的质膜透性均产生影响,但各植物的表现不同.[结论]9种地被植物的综合抗旱性表现为麦冬>崂峪苔草>马蔺=蛇莓>野牛草>紫花地丁>红花酢浆草>草地早熟禾>委陵菜.

    地被植物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抗旱性

    宁波主要园林树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及抗风能力评价

    楼璐何云核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宁波主要园林树种的抗风能力.[方法]调查9号、18号台风过后宁波主城区园林树种的受害情况,筛选出8个种植范围较广且较为典型的园林树种进行相关试验分析.测定8个树种枝条的木材纤维特性、木材力学性质、抗风性能,分析木材性质与抗风值的相关性,综合评价抗风性.[结果]抗风值与枝条纤维长宽比(相关系数0.843)、枝条弯曲弹性模量(相关系数0.779)存在强正相关.8个树种中,以柚、木犀、樟、水杉的抗风能力较好,广玉兰、构树、意杨的枝条抗风能力较差.[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宁波市区园林树种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园林树种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弹性模量抗风能力

    西安市三环内居住用地附属绿地的整体及区域植被特征研究

    李欣雨陈家乐焦敏蒋蒙...
    121-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西安三环路内居民区植被分布特征,为同类城市绿地空间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地理网格法对西安市三环路内的78个居民点进行了调查.在总体和区域尺度上,对植物种类、优势科属、应用频度、树种配置及树种丰富度等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树种丰富度8.78、多样性5.11、均匀度0.71、单调度0.06.树种聚集性明显,整体林龄较小,乔-灌-草群落占明显优势.乡土/外地、常绿/落叶、观赏/非观赏配置分别为1:0.38、1:3.84和1:0.49.一至三环区从中心往外树种丰富度和数量逐渐增加,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树木胸径呈降低趋势.[结论]建议应考虑树种的多样性及协调性,加强整个城市的树种配置,重视对一二环居民区配套绿化的更新,加大对三环区小树的管理和养护,发挥其改善环境的潜力.

    居民区树种配置植被多样性特征空间分布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