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尹子龙张沛霖杨源浩胡晓东...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1-12月对常州市武进区西南部的滆湖开展了底栖动物监测与分析,并通过BPI生物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滆湖进行水质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底栖动物 14 种(属),其中摇蚊幼虫类种类最多,共 8 种,寡毛类 5 种,软体动物类 1种;主要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太湖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taihuensis)、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iaparedeianus)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rificata).2种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滆湖水质现状处于中度污染时期,属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初中期.

    底栖动物滆湖水质评价

    新疆吉木乃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刘宝军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沙化是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地球上有20%的陆地正受到沙化威胁.新疆吉木乃县沙化土地面积超过行政总面积的50%,是新疆土地沙化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以吉木乃县沙化监测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09、2014、2019 年连续4 期的沙化监测数据,从沙化土地时空演变过程、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方面入手,对吉木乃县近 15 年沙化土地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分析,提出防止土地沙化的有效对策,为沙化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4-2009、2009-2014和2014-2019的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4、1.59和0.20,其中2009-2014 年变化速率最大,沙化土地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4、2009、2014和2019年ADI分别为2.80、2.59、2.26和2.55,且与沙化程度呈正相关;4期沙化指数排序为2004年>2009年>2019年>2014年,土地沙化程度呈现先减轻后加重的趋势;通过CA-Markov对 2024 年土地沙化程度进行模拟和预测,2024 年较2019年轻、中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约8 328和58 257 hm2,重、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约60 830和5 891 hm2.

    沙化土地沙化监测现状分析模型预测吉木乃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公园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武汉市青山公园为例

    邓永成刘妍君纪丹丹孟莹...
    59-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城市公园对环境温度的调节作用以及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的关系.[方法]以武汉市青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2015、2018年夏季3期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出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公园绿地对应的地理信息数据,对地表温度和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8年青山公园NDVI从0.30下降至0.25,地表温度分级中温区减少,低温区和高温区增加,且地表温度和NDVI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其中 2018 年最为明显,回归函数为y=-17.229x+34.107(R2 =0.560 5).[结论]该研究为武汉及其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公园绿地地表温度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遥感反演

    典型铅锌冶炼区与自然地质高背景区周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和淑娟和丽萍王苗杨牧青...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典型铅锌冶炼区与自然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采集云南省2 个区域91 份土壤样品,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土壤重金属累积性分析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研究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自然地质背景区域 8个重金属元素90%以上均为轻度累积和无明显累积,表层和深层的重金属(除Cr和Ni)含量无明显变化;典型铅锌冶炼区域Cd和Pb的累积程度80%以上为中度和重度累积,重金属主要富集在0~60 cm,随着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呈下降趋势.典型铅锌冶炼区域主要为Pb、Cd污染,污染来源主要为铅锌冶炼带来的人为污染;自然地质高背景区域主要超标元素为Ni、Cr、Cu,来源主要为成土母质和母岩.自然地质高背景区域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比典型铅锌冶炼区域周边耕地土壤低.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铅锌冶炼区自然地质高背景区

    沧州市东部某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

    章琳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沧州市东部农业种植区土壤重金属As、Cd、Cr、Cu、Co、Hg、Ni、Zn、V空间分布特征、主导分布趋势、源解析分析进行研究,通过传统统计学、PMF、RDA等数据处理方法,归纳有效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中国土壤背景值而言,研究区表层土壤Cr、Hg和Pb平均含量偏高,为60.440、0.058 和 26.340 mg/kg,其余Cd、Zn、Ni、Cu、As平均含量偏低,分别为 0.167、63.490、23.340、22.330、8.230 mg/kg.经典统计学的3种方法均表明,As、Cr、Cu、Ni之间和Cd、Pb、Zn之间各自来源可能存在一致性.PMF和RDA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为3种,即大气沉降因素解释了Hg(79.8%),地质背景源分别解释As(82.2%)、Cr(72.3%)、Cu(72.1%)和Ni(76.8%),人为活动影响因素分别解释Cd(78.3%)、Pb(80.9%)和Zn(78.5%).同时,As、Cu、Cr和Ni与环境因子中Al2 O3 和SiO2 相关性强,证明其与地质背景相关;Cd、Pb、Zn与环境因子中N、P、MgO和CaO相关性强.厘定了沧州市该种植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源和汇.

    土壤重金属冗余分析经典统计学沧州市

    低氧胁迫对近江牡蛎生理能量的影响

    李昂石雯静赵晟
    74-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低氧胁迫对近江牡蛎生理能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了0.5、1.0、2.0、3.0 和 5.0 mg/L(CK)共 5 个溶解氧梯度,研究低氧适应和低氧突变2种低氧胁迫方式对近江牡蛎存活率、滤水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氧氮比的影响.[结果]低氧适应组的生理代谢水平显著高于低氧突变组(P<0.05),其中,当溶解氧浓度为 0.5 mg/L时,低氧突变组和低氧适应组的滤水率最低,分别为 1.47 和3.57 L/(g·h).溶解氧浓度越低,近江牡蛎生理能量水平越差,存活率也越低,当溶解氧水平在2.0 mg/L以上时,低氧胁迫7d后,近江牡蛎的存活率保持在90%以上.[结论]相对于突变的低氧环境,近江牡蛎对低氧适应一段时间后,具有一定耐受性,能够在低氧环境下进行生理活动.

    低氧胁迫溶解氧近江牡蛎生理能量

    口灌氟苯尼考对中华鳖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张永刚王政邢丽红李兆新...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氟苯尼考在中华鳖养殖中的使用方法,分别以 0(CK)、15、45、75 mg/kg的剂量对中华鳖连续口灌氟苯尼考5d,每天1次,于最后一次给药后 24h采集试验鳖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肠道、睾丸、精巢及肌肉组织.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氟苯尼考对中华鳖组织损伤的影响.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当氟苯尼考剂量为45 mg/kg 时,试验鳖组织器官开始出现结构损伤.75 mg/kg 氟苯尼考对中华鳖各组织器官的损伤加重,试验鳖肠黏膜出现坏死脱落、溶解现象,肝细胞核固缩变形、肝索消失,肾脏结构模糊、肾小管管腔界限不清,脾脏小梁动脉和小梁静脉扩张、炎性细胞增多,肌肉与心肌纤维变性、断裂,精小囊和曲细精管出现空腔现象.氟苯尼考在实践生产中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15 mg/kg)用药.

    中华鳖氟苯尼考组织损伤病理学毒性

    清原马鹿发情鉴定及其对输精效率的影响

    张博刘贺顾贵波兰德松...
    82-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观察清原马鹿发情时的表现,并建立动物模型,通过比较多种发情鉴定方法来确定最佳人工输精时间.通过比较不同发情鉴定方法受胎率的差异,筛选出受胎率最高的发情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母鹿拒绝公鹿爬跨后2h为最佳输精时间;CIDR+PMSG+A3 同期发情方法的受胎率高达91.7%,是最适合清原马鹿人工输精的发情鉴定方法.

    清原马鹿发情鉴定人工输精受胎率

    水溶硅对罗非鱼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

    詹凡玢吴朝坚伍洁丽李亚男...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0、100和500 mg/L的水溶硅置于养殖水体中,检测不同时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等水质指标,分析其对罗非鱼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水溶硅后可以有效抑制水体中的氨氮(NH4+-N)含量,同时可以稳定养殖水体的pH,且未对水体中溶解氧(DO)和亚硝态氮(NO2--N)含量产生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水溶硅在调节水体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水溶硅罗非鱼水质净化

    青石斑幼鱼致病病原哈维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郭美玲庞月刘芯睿刘玉茹...
    89-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哈维氏弧菌对青石斑幼鱼的致病特性,开展了人工感染试验,注射感染健康青石斑幼鱼 14 d,其半致死剂量(LD50)为 6×105 CFU/mL.毒力基因分析表明,该菌株携带鞭毛结构基因flaB、flaC,溶血素基因vhhA、vhhB,群体效应调节基因luxR和几丁质酶基因chiA 6个毒力基因.耐药性分析表明,菌株TJYG-42对甲硝唑(MTZ)、链霉素(S)、阿莫西林(AMX)和氨苄西林(AM)4 种药物具有抗性.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菌株TJYG-420感染引起了鱼体组织明显的病理变化,包括皮肤组织中囊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鳃细胞增生、肿胀、毛细血管扩张,肠黏膜断裂破损,部分绒毛脱落,肝脏细胞空泡化等.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养殖青石斑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青石斑鱼哈维氏弧菌耐药性毒力基因组织病理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