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衡阳市常见彩叶树种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谢光园赵富群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衡阳市2018-2022年的气象资料和物候观察数据为基础,分析水杉、银杏、榉树、乌桕、金枝槐、鸡爪槭、北美红枫、二球悬铃木8种彩叶树种秋季叶始变色期和叶全变色期的变化趋势,并研究叶始变色期、叶全变色期与物候观测期间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气候变化对彩叶树种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22年8种彩叶树种的秋季物候推迟;所调查彩叶树种物候特征各不一样.彩叶树种中树叶开始变色最早的是水杉,最晚是乌桕;叶全变色时间最早的是北美红枫,最晚是乌桕;叶变色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二球悬铃木,最短是北美红枫;彩叶树种叶变色期与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彩叶树种物候期的影响不显著.

    物候彩叶树种相关性气候变化

    洛阳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特征及灾损评估

    朱学玲徐延红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冬小麦干热风的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利用洛阳市9个县(区)观测站196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冬小麦干热风的时空变化特征;确定气象要素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分离不同时段的气象产量,构建产量模型,评估干热风灾害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灾害平均每年发生1.5 d,发生天数总体上是降低的,但是近20年来又呈现增加趋势,新安、孟津、宜阳是洛阳市干热风灾害高发区.对比干热风灾害发生的气象要素,温度条件是制约洛阳市干热风形成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灾损评估表明,干热风灾害造成小麦减产率在1.28%~8.66%,平均为4.63%.

    干热风变化特征灾损评估冬小麦

    乡村振兴背景下鄂西山区产业振兴的路径探讨——以湖北恩施州为例

    钟妙苑韦鸿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兴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产业先行.以湖北恩施州为代表,探讨了鄂西山区产业发展的路径,通过产业发展概论明确恩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科技水平低下、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通过SWOT分析,明确其"稳农、助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恩施州产业振兴的发展思路及相关建议.

    乡村振兴山区产业振兴SWOT

    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黄健枫
    192-19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湖北省各市(州)2011-20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市(州)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湖北省各市(州)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均值超过1,鄂中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值明显高于鄂东和鄂西,鄂东效率值虽然最低,但仍大于1.②劳动力转移规模对湖北省整体及各区域的影响均为负,且通过了0.01和0.05的显著性检验.从影响系数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系数仅为-0.009,对鄂东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系数绝对值也较小,而对鄂中和鄂西的影响系数绝对值较大,说明鄂中和鄂西粮食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深,当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时,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也较大.

    农村劳动力转移粮食生产效率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

    我国原生动物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黄倩朱时应王壮壮贺凯...
    196-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生动物是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随着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原生动物开始受到国家和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原生动物的发展现状,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3年至今关于我国原生动物的相关文献,利用Excel、Origin等统计软件对检索到的3 872篇原生动物研究文献的年发表数量、学科领域分布、核心作者、机构分布、文献来源以及基金项目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原生动物研究的发展现状及方向.结果显示,1983年来我国原生动物研究呈上升趋势,之后略微下降,最后呈稳定趋势.原生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技术研究等层次以及涉及生命科学、农业、水产、林业等 30 个学科,文献发布机构主要集中在研究所、高校等.文献来源分布比较多,发文量最多的为《生物学通报》,共91篇,其次为《水生生物学报》66篇;基金项目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章数量最多.此外,利用现代分子手段阐述原生动物的微观调控机制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该研究结果可为原生动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多样性文献计量

    2012-2022年我国农村金融研究热点及前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

    王海娇李双元
    20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发生了巨大转变,利用CiteSpace分析和梳理我国2012-2022年农村金融领域的文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结果表明,农村金融领域的研究涉及极广,研究无法涵盖所有方面,但可得出近2012-2022年农村金融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即形成了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城乡收入差距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框架,进而产生理论和在实践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CiteSpace文献计量

    2011-2021年国内农村残疾人研究的演化发展与价值前瞻

    金欣
    209-21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残疾人事业中的难点,即农村残疾人问题应当被公众关注.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对CNKI数据库中2011-2021年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部分文献进行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目前处于低落期,发文量和作者数量都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形成核心作者群,同时作者或研究机构间的完整且成熟的合作网络也尚未形成.把农村残疾人问题的关键词和突现词按照时间序列进行计量分析,其中"相对贫困""康复服务""社会工作"和"可行能力"等关键词是近年农村残疾人领域的研究热词.而学者们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当注重多学科合作、加强实证研究及范式转移等.

    农村残疾人残疾人发展CiteSpace可视化

    完善新乡贤治村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谭星驰李瑶
    216-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夯实巩固基层政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等作用.乡贤治村本就是我国的一大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并在历史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称谓、身份发挥着几近相同的作用.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作出的总体规划,也是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导向.当前我国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正处于新的阶段,新乡贤在参与治村的过程中仍存困境,因此,必须着力从思想认知、制度健全、政策激励、福利保障等方面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运行机制,确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路径,使这一群体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乡贤乡村治理运行机制乡村振兴

    烟台市碳汇型海洋牧场发展现状与策略

    杨涛张秀梅赵强柯可...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拥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于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牧场建设与碳汇渔业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模式,通过增殖水生生物资源量,提升生物固碳量,实现渔业对海洋碳汇的扩增.阐述了烟台市碳汇型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碳汇型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策略,以期为渔业绿色发展,服务"双碳"战略提供参考.

    海洋牧场碳汇渔业蓝碳"双碳"战略

    乡村振兴下的空间重构与地方实践——基于山东嘉祥曾庙的研究

    张艳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空间是乡民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域,也是乡民的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表达.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嘉祥基于地域性文化特征和乡村文化空间特征,以曾子文化为依托,以曾庙为空间载体,重拾文化记忆,以期培养乡民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空间重构的角度,分析乡村文化空间的变迁历程,探究其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当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思路.

    文化空间文化记忆空间重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