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体舒适度的南宁罗汉松园小气候研究

    黄露璐叶劲枫蔡鑫蔡如...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南宁罗汉松园的小气候,为植物主题园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南宁罗汉松园不同片区夏秋季温湿度的实地观测,分析罗汉松园的温湿度日变化特征,研究温湿度随高度的变化和不同片区的分布特点.[结果]秋季的人体舒适度整体较夏季高;不同片区中,罗汉松区整体的人体舒适度为最佳;距离地面不同高度的人体舒适度不同,但总体差别不大.罗汉松在夏秋季可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结论]可据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段得出最佳观赏时段及路线;可适当增加罗汉松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搭配的比例,通过营造罗汉松园小气候,增加人体舒适度,提升游客观赏园林的体验感;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依据小气候效益适当选择种植罗汉松植物.

    人体舒适度小气候园博会植物主题园罗汉松园

    合肥地区长效型花境的营建与分析

    张继妹王静王媛媛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长效型花境在合肥地区的概念与兴起,从植物选择、设计搭配、养管经验等方面,探讨了合肥地区长效型花境的营建,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长效型花境营建分析合肥地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瓦屋村为例

    陈苏郭欣刘磊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乡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平衡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环境保护是乡村发展的首要前提.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原则,并以重庆市石柱县瓦屋村为实践案例,以生态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生态敏感度区域提出不同规划建设意见,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目标.

    乡村振兴乡村景观生态旅游瓦屋村

    北京市农田创意景观实践

    李琳赵菲聂紫瑾朱莉...
    141-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避免景观农业千篇一律,2010年开始北京在发展景观农业的同时,探索农田创意景观,并取得了一定景观和社会效果.从北京市农田创意景观实践出发,总结了设计原理、几种常用作物、两种落地方法以及8类创意图案主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创意农业和景观农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创意农业创意农田农田景观

    基于情景模拟的元阳梯田开发策略研究

    郑阿敏王映月朱铨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元阳梯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找到梯田现存问题,包括梯田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和旅游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基于此,从政府、旅游运营者及游客3方面入手,运用Net Logo程序中的Wolf Sheep Predation模型,构建不同角度下的情景模拟,旨在研究元阳梯田的可持续性开发策略.期望为元阳梯田开发利用的提升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为梯田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为农业旅游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元阳梯田开发策略情景模拟可持续性发展

    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加涛杨向红付正波字尚永...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1~3次芸乐收(0.01%芸苔素内脂可溶性液剂10 m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 mL+BD助剂15 g),研究喷施芸乐收对冬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芸乐收对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具有促进作用,有效穗增加8万~24万/hm2,穗实粒数增加1.2~2.6粒,千粒重增加0.1~1.5 g,白粉病减轻1级;喷施芸乐收具有增产作用,比对照增产766.6~1099.9 kg/hm2,增加11.9%~17.0%,增收1260.0~1510.2元/hm2;增加产量与喷施次数呈正相关,投入产出比与喷施次数呈负相关;喷施一次时选择扬花灌浆期效果最佳,喷施2次时,分蘖盛期+扬花灌浆期组合最佳.

    植物生长调节剂芸乐收大麦农艺性状产量

    烟草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变化的研究

    王启宇邓小鹏张留臣封幸兵...
    153-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烟草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寻健康与感病烟株根际土壤7种酚酸物质(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阿魏酸、4-香豆酸、肉桂酸、香草酸、阔马酸)变化特征,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技术分别检测感病和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分析感病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健康及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4-香豆酸变化不明显外,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和肉桂酸含量均较健康烟株有所增加.其中玉溪试验区感病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丁香酸增加量达31.0%和35.0%,差异显著;同时,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酸也呈现累积效应,分别较健康根际土壤增长了14.7%、18.0%及6.7%;同样,在九乡试验区土壤样品中香草酸含量变化较大,其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含量较健康烟株增加38%,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变化较小,仅增长2.5%,同时丁香酸、阿魏酸及肉桂酸含量分别较健康土壤增长17%、5.4%及21.5%.[结论]感病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及潜在功能与健康烟株显著不同,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互作,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变化特征塑造起重要作用;同时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管理条件差异,及植物对不同生态位的选择和适应可能会导致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含量发生较大改变.

    烟草植烟土壤根结线虫酚酸类物质

    不同药剂对法国梧桐方翅网蝽防治效果比较

    贾功流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当前主要防治药剂的效果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选用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36%杀虫双水剂和20%杀虫单水剂(保林三号)等8种药剂,采用打孔注药的方式,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打孔注药防治方翅网蝽效果最好,防治后3、7和15 d,校正死亡率均可达90%以上,分别为90.8%、94.3%和93.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悬铃木方翅网蝽药剂防治效果校正死亡率

    2,4-D丁酯对槟榔苗生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杨德洁王晔楠余凤玉牛晓庆...
    161-16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槟榔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2,4-D丁酯对其生长情况、叶片生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30×106 mg/kg)的2,4-D丁酯会促进槟榔幼苗生长,而高浓度(2.60×106 mg/kg及6.50×106 mg/kg)会抑制其生长.同时,随着2,4-D丁酯浓度的升高,槟榔苗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此外,CAT和POD活性在5倍浓度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SOD活性在2倍及5倍浓度处理时显著低于对照.

    2,4-D丁酯槟榔生理特性土壤微生物

    黄河三角洲典型麦田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研究

    刘国利姚海燕张衍鹏王学忠...
    1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农田小麦NPK肥料的利用率.[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处理:NPK、NP、PK、NK和缓释肥料,比较NPK平衡施肥和施用缓释肥2种施肥方式的差异.[结果]土壤中残存速效养分、小麦产量及生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NPK平衡施用有助于小麦增产,较NP、PK、NK处理分别提高了9.6%、11.3%、33.8%.同时NPK处理中N、P、K肥料利用率较缓释肥处理均有所增加.[结论]选择适宜的施肥模式是该地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环节.

    小麦肥料利用率NPK缓释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