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台资本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微"博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韧性建构

    麻一荻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企业入驻乡村带来的平台资本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要素,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乡村中的领导核心,是整合和利用包括平台资本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本的中枢系统.平台资本的入场会在村域中产生平台资本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博弈.从博弈论视角观察,从理论层面揭示了平台企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产生博弈的原因,提出二者从博弈到协同,应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基点,实现从"囚徒困境"到"智猪博弈"的路径变革,确保赋能实现.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在博弈中实现包括心理韧性、物理韧性、制度韧性在内的组织韧性建构,提升驾驭平台资本的经济发展力,巩固赋能成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作为.

    博弈论思维平台企业党平关系农村基层党组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广西全区家庭农场数据分析

    孟菲平韦润宇何新华梁家炬...
    239-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广西十分重视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文件,广西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成绩喜人.但同时也存在家庭农场发展不平衡、注册商标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意识不强、财政扶持力度不足、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比例不高、经营主体技能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力度打造农业品牌、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速土地流转和加强培训主体技能等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问题对策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王辉冯晓英
    245-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高校智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农业高校智库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智力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协同合作优势,目前主要有校地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委托项目咨询服务模式、多种渠道的咨政建言模式.目前农业高校智库发展中主要存在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智库缺乏、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运行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使农业高校智库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找准优势定位,凝练特色方向;二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加强成果推介,扩大智库影响力;四是建立智库联盟,推进协同创新.

    农业高校智库乡村振兴

    大数据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研究

    何琳纯
    248-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时代特点与价值,分析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基于实现数据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具体的发展路径,旨在全面释放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能量.

    大数据乡村振兴技术赋能发展路径

    荆州农业经济发展挑战与对策研究——基于工业化发展视角

    李圣
    251-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荆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荆州对农业经济发展定位是通过"工业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补齐农业短板,推动全市农业发展,打响品牌,增加农民收入,但总的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以荆州农业经济工业化发展为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农业经济工业化转型升级

    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严凯吴正贵周培南蔡林运...
    25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米产业是苏州农业的优势产业,优质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的优势基础和存在问题,提出基地建设、加工能力、品牌营销"三提升"发展建议,以期提高地产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苏州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

    稻米产业品牌苏州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行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成鹏远
    257-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专业分工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基础,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盟.其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创新,实质是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优化升级,对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动小农户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意义重大.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以北京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研究对象,以案例研究为切入点,具体阐释其组织、要素、分配、扶持4个方面运行机制,以期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工作.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行机制案例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农村区域内涵式发展策略研究

    李政丁忆张伦浩焦欢...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在认知新时期农村区域转型发展的时代内涵、阶段特征、现实困境以及根本要求的基础上,以内涵式发展策略为指引,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和取得成效的关键.综合运用地理学、关系论和政策分析方法,溯源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理清建设目标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农村区域发展的瓶颈,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农村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乡村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城乡一体化等思想形成的一种系统性发展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性工程,五大具体目标相互联系且不可分割,必须置于城乡一体化架构和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统筹推进;农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融合缺乏弹性等体制机制方面的"乡村病";内涵式乡村振兴道路要求科学把握农村区域的现实困境和发展方向,在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强化基层治理、重塑乡村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盘活自然资源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全盘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区域乡村病内涵式发展策略

    基于粮食安全的延安市耕地面积分析

    伏璇
    267-269,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以延安市为研究区,在分析2010-2019年延安市全市耕地、人口、粮食生产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耕地需求量模型与GM(1,1)灰色模型对2025、2030年的耕地需求量和面积进行预测,以量化耕地面积能否实现粮食安全目标.

    粮食安全GM(1,1)灰色模型耕地面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和系统谋划

    张伟吴琪
    270-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命题式变成目标导向式,从创新探索到深化探索,政策话语变化的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生成逻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要深刻领会"全面"的科学内涵,从宏观上系统谋划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的务实举措,统筹协调乡村振兴多方主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成逻辑系统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