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猕猴肠道寄生虫研究进展

    王宏李鹤龄陈智岗宗发梁...
    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猕猴作为一种重要的试验动物,肠道寄生虫不但影响猕猴的健康和质量,而且干扰试验结果,甚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对猕猴肠道常见寄生虫的种类、流行病学、传播方式、治疗手段以及有效管理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为开展猕猴的质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猕猴肠道寄生虫种类流行病学传播方式治疗手段管理措施

    中国芋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吴薇常庆涛王安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芋属的起源中心之一,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类、矿质元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苷等,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中国在芋种质资源的起源分布、分类保存、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评价标准、种质创新等方面获得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种质资源起源分布分类保存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评价种质创新

    智能化鱼菜共生系统及其在都市农业中的应用综述

    李小龙位耀光吴英昊赵谦...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菜共生系统是把水产养殖和蔬菜栽培两种不同的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合理、巧妙地设计达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系统.鱼菜共生系统具有节约资源、低碳环保、输入少产出高的优势,是达到渔业生产、蔬菜生产经济生态效益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智能化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蔬菜栽培、综合环境测控3个部分,其中综合环境测控部分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对当前鱼菜共生系统中鱼类、蔬菜、环境测控的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今后鱼菜共生生产模式进行了展望.

    水产养殖蔬菜栽培设施农业智能化鱼菜共生系统

    畜禽废水吹脱处理工艺应用研究综述

    史亚微王垚高虹王帅...
    13-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养殖规模快速扩大,畜禽废水大量产生,对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曝气吹脱是处理畜禽废水诸多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在有效降低畜禽废水有机污染物负荷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废水中的氮磷等元素为肥料.然而,关于吹脱工艺处理畜禽废水还没有相关的研究综述.因此,该研究旨在总结吹脱法回收养殖场废水中铵盐的经验以及比较不同工况下的吹脱效率.此外,还比较了包含吹脱技术的几种复合处理系统对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主要的影响参数.结果表明,各处理系统可以通过从废水中提取有附加值的化合物及副产品,说明吹脱是脱除养殖废水和沼液中污染负荷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吹脱处理养殖废水和沼液的研究还不够广泛,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

    吹脱工艺硫酸铵鸟粪石沼液氨氮畜禽废水

    景观规划中的格局-过程关系理论研究进展

    汪晓菲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局与过程关系在景观规划中的理论有两种体系,一是关于景观原理的实质性理论,二是关于景观规划的理论的程序性理论.实质性理论研究演变中包括从"格局-过程-尺度"到"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再到"格局-过程-设计"3种理论范式.程序性理论研究发展中,包括从"经验"到"实证"再到"综合"和"试验"等4种理论范式.目前,景观规划中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格局与过程"一对一"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景观是多个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影响的结果,研究一个景观格局中的多个生态过程相互影响是未来景观规划理论研究中更应关注的问题.

    景观规划格局实质性理论过程程序性理论范式

    环境DNA技术在软体动物资源中的应用

    陈金萍李雄辉周春花欧阳珊...
    22-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有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摄食、排泄等)时脱落的DNA片段.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对生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eDNA技术具有效率高、分辨率高、采样无损伤性等优点.环境DNA技术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生物监测、保护生物学(单(多)种检测、丰度估计)、入侵生物学(早期物种检测、被动监视)和环境监测等.综述了环境DNA技术在软体动物研究中的取样方法、研究进展、优势、局限,以及该方法在软体动物入侵物种防治、濒危物种保护、物种多样性评价和生物量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环境DNA在软体动物资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软体动物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

    环境DNA软体动物取样方法应用研究现状

    外源激素IAA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敬东白海波马斯霜惠建...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胁迫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为了探索外源生长素对植物在逆境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了外源IAA对0.1 mol 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培养皿滤纸培养法,研究0.1 mol NaCl胁迫下IAA对水稻萌发期盐危害的抵消效应.方差分析(ANOVA)和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材料的基因型和IAA浓度均控制0.1 mol NaCl条件下外源IAA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外源IAA对0.1 mol 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较小,能显著提高发芽势;50~100 mg/L IAA能显著,甚至极显著恢复部分材料胚根的伸长生长及胚根数;150 mg/L IAA能显著提高部分材料根叶干重.

    水稻种子NaCl胁迫发芽率胚根

    热带亚热带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云南立体生态环境互作分析

    蒋辅燕徐春霞陈洪梅张培高...
    29-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7个CIMMYT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1个热带Suwan1优良自交系杂交,产生7个杂交组合,分别种植于云南19个不同的气候环境区域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各试点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宣威、石林、昭阳、昭通、楚雄、保山、大理、大姚、沧源、文山、墨江、曲靖、陇川、怒江、砚山、广南、普洱、会泽、德宏;各杂交组合在所有试点平均产量表现依次为YR806、YR803、YR801、YR805、对照(CK)、YR802、YR807、YR804,YR806(Suwan1×REC)高产性和稳产性表现最好,说明"Suwan1×REC"为较有利用潜力的杂优模式;所有杂交组合在石林、宣威、文山和砚山4个试验点表现均比对照品种增产;各组合在不同是生态环境区域产量表现差异显著,可根据各个生态区域选择适合的品种.

    CIMMYT玉米种质Suwan1生态环境

    烟后食粒豌豆不同播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李艳兰李灶福禹宗红申文智...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索滇中山区不同海拔生态区域食粒豌豆不同播期生育进程、最佳播期及产量表现,采取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播期烟后食粒豌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确定不同播期烟后食粒豌豆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及最佳播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山地食粒豌豆的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且生育进程有逐渐变慢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烟后山地食粒豌豆最佳播期为9月10—30日;滇中山区烟后种植食粒豌豆的单株生产力、有效株数、有效荚数、全生育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食粒豌豆播期农艺性状产量多重分析

    种植密度对南疆匀播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的影响

    张丽张选翟云龙陈猛...
    39-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匀播冬小麦根系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为材料,设置了123万、156万、204万、278万、40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直径、根干质量密度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新冬22号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干质量密度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越冬期123万株/hm2处理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干质量密度均大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均由高到低依次为156万株/hm2处理、204万株/hm2处理、123万株/hm2处理、278万株/hm2处理、400万株/hm2处理.5种不同密度处理下0~60 cm土层根系分布最多,占总根长的95.13%~97.84%,说明匀播冬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随深度的增加根系急剧减少.越冬后,0~40 cm土层的根系增长速率最为显著,拔节后40~100 cm土层根系显著增多.越冬期高密度条件下匀播冬小麦根量较大;拔节至抽穗期根系生长最旺盛,各处理由高到低依次为156万株/hm2处理、204万株/hm2处理、123万株/hm2处理、278万株/hm2处理、400万株/hm2处理,匀播条件下新冬22号根系集中分布在0~60 cm土层.

    冬小麦匀播种植密度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