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杭州植物园裸子植物景观调查研究

    周鹏程
    122-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杭州植物园裸子植物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观赏特性、植物配置、植物景观设计感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裸子植物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优缺点.总结了裸子植物区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和改进的建议,为园林设计中裸子植物的群落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提供参考与借鉴.

    杭州植物园裸子植物植物景观

    神农香菊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研究

    熊欢欢姜治国金胶胶李友志...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插穗采集部位、基质类型和激素3方面因素对神农香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穗部位对神农香菊扦插生根影响不大;基质类型对扦插苗生根数影响明显,对生根率和生根长度的影响较小;河砂:腐殖土:蛭石=1:1:1适合作为神农香菊的扦插基质;激素处理影响扦插生根效果显著,对生根数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生根率、平均根长;处理时间是激素处理影响扦插生根数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激素种类;神农香菊扦插最佳激素为IBA,最佳处理时间为10 min.

    神农香菊扦插部位基质激素

    5种地被植物耐践踏性综合评价

    崔雅芳李艳辉牟宁宁张雨辰...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蔺、野牛草、草地早熟禾、崂峪苔草、麦冬5种地被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践踏法进行试验处理,以不践踏为对照,测定践踏处理下5种地被植物的SOD、POD活性、MDA、叶绿素含量、叶长、根长、根重7个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与植物耐践踏性之间的关系.通过主成分提取,用3个新的综合指标代替原来的7个单项指标.3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为98.545%.所选的7个生理指标与耐践踏性的相关性顺序为POD活性>根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根长>叶长.采用隶属函数加权法对5种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进行综合评定,其耐践踏性强弱次序为野牛草>马蔺>麦冬>崂峪苔草>草地早熟禾.

    地被植物耐践踏性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广东地区夹竹桃科植物区系分析

    陈美思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广东地区夹竹桃科植物区系组成与分布区类型.[方法]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研究夹竹桃科的历史地理起源及最新的发现;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分析我国夹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的区系组成及分布区类型.[结果]从属的层次上,夹竹桃科表现出典型的热带性质,具有9个分布区类型6个变型,以热带亚洲分布型为主,共有12属,占总属数的21.1%.[结论]该研究可为广东地区夹竹桃科植物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夹竹桃科植物区系分布区广东

    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策略

    肖绪信
    134-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域旅游备受学界和政府推崇,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梳理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义入手,总结全域旅游在实践领域中遇到的困境,提出乡村是较之城市更适合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空间,并从乡村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和可采取的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证.

    全域旅游乡村优势实践困境发展策略

    泾县茶旅融合发展战略

    唐春兰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泾县茶产业现状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建议依托自然资源,深挖历史文化,通过转型和创新发展多业态新模式,着力融合农业、文化和旅游,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结合,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优质茶产业生产体验基地和全域休闲旅游景区.

    茶业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精准防控方法及效果

    谌江华姚红燕汪峰史骏...
    140-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明确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精准防控方法,以常规粳稻品种为对照,分析了在单季和连晚种植条件下4个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的生育进程、抽穗特性及其与植株"叶枕平"出现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单季种植时植株"叶枕平"始期至齐穗一般需13~16 d,连晚种植需12~15 d,而常规粳稻通常为9~10 d,二者相差3~6 d.不同时期无人机施药预防甬优1540单季稻稻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田5%~15%植株剑叶"叶枕平"时施药对稻曲病的预防效果最佳,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达91.7%和93.3%,提早或延后施药的防效均下降.因此认为,预防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最佳用药时期在全田5%~15%植株剑叶"叶枕平"时.

    籼粳杂交稻抽穗特性稻曲病精准防控无人机防效

    长期秸秆直接还田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高杰军于豪杰王家嘉汪霄...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长期秸秆还田适宜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设置0、1500、3000、4500和6000 kg/hm2共5个玉米干秸秆还田量,小麦收获期考察产量结构性状,测定籽粒产量.[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第一个试验年度产量提高3.50%~7.10%,平均增长4.95%,3000 kg/hm2的中等秸秆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长期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籽粒产量有重要影响.与对照相比,4个年度试验,4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96%~6.31%、1.87%~5.87%、0.76%~8.70%和2.27%~8.58%,平均增产5.12%、3.63%、4.31%和6.27%,幅度逐渐增大,后2个年度的增产效应达显著水平,显示了稳定的增产效果.[结论]当前生产条件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长期秸秆适宜还田量为4500 kg/hm2左右.

    秸秆长期直接还田小麦产量淮北砂姜黑土

    不同种肥间距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魏龙雪张洪勇张书良路永民...
    146-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夏玉米种肥异位同播下,不同种肥间距(种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裂区设计,4种种肥水平距离(5、10、15、20 cm)为主处理;4种施肥深度(4、8、12、16 cm)为副处理.[结果]不同种肥间距(种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对夏玉米出苗率、根系形态和产量因子、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效应,二者交互作用产生显著正效应,保持较高出苗率、根系形态及获得更好产量因子,进而提高产量,作用效应达显著水平.夏玉米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趋势.处理组合中,获得最高产量的为A2B2,夏玉米产量达8431.97 kg/hm2.其次为A2B3处理8426.88 kg/hm2、A2B4处理8421.27 kg/hm2、A3B2处理8414.45 kg/hm2.A2B3、A2B4和A3B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组合间差异达显著水平.A1B1产量最低为7596.11 kg/hm2.[结论]获得较高产量的处理为A2B2>A2B3>A2B4>A3B2,这4个处理的夏玉米产量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夏玉米异位同播较适宜的种肥间距为种肥水平距离10 cm时,施肥深度8~16 cm;种肥水平距离15 cm时,施肥深度8 cm.

    夏玉米种肥水平距离施肥深度产量

    有机种植模式下杭白菊施肥技术研究

    巫小宏娄芳李卫戴春泉...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中草药杭白菊有机种植过程中追肥的不同处理(肥料类型、施肥频率),探究其追肥最佳的使用办法.对植株指标、产量、投入产出分析发现,有机种植过程中,增施底肥,后期少量施用自制有机肥,既可满足有机生产规范,又能降低成本,保证产量和品质.

    杭白菊有机种植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