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IS的生物迁徙廊道构建方法探索及应用

    孙道成杨立焜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持续扩张的城市建设用地导致物种栖息地不断流失,生态廊道作用有限或受到挤占,生境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利用图论中最短路径算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生境中动物迁徙廊道的识别与构建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生物迁徙廊道构建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对区域的生物栖息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保持区域物种多样性起到关键作用.该方法为区域土地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生态阻力面模型生物迁徙廊道最短路径算法空间分析

    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罗文成李吉玫张毓涛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新疆退耕还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分析了新疆退耕模式、退耕林种和退耕年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层3种退耕模式间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退耕地还林>荒山荒造>封山育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退耕地还林>封山育林>荒山荒造,退耕模式仅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影响显著;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退耕地还林>荒山荒造>封山育林,退耕模式对各土层含量影响均显著.各土层3种退耕林种间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经济林>生态林>灌木林,林种对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均显著;0~2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均表现为经济林>生态林>灌木林,20~40和40~60 cm土层表现为经济林>灌木林>生态林;速效磷含量表现为经济林>灌木林>生态林;土壤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灌木林>经济林>生态林.退耕地还林在工程实施的第5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明显增加;封育模式和荒山荒造模式在工程实施的第8年土壤有机质开始明显增加,增加的幅度相对于退耕地还林模式的幅度较低.封山育林模式在工程实施5年土壤钾含量迅速增加,增加幅度高于退耕地还林.

    退耕模式林种土壤养分影响

    洛阳湿地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分析

    郭净净赵腾飞郭准李沅真...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洛阳湿地入侵植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洛阳湿地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多种防治措施.[结果]研究区湿地入侵植物共计18科35属49种,占洛阳湿地植物种类的8.3%.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占入侵种类总数的18.4%.入侵植物均为草本植物,生活型以一年生或二年生为主,原产于美洲的最多,入侵途径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调查发现,小飞蓬是区域内入侵最广泛的物种,同时从多角度对入侵植物防治提出对策建议.[结论]洛阳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广泛,在进行防治时应针对不同入侵种采取相应的科学防治方式.

    湿地外来入侵植物防治

    黄河鲤野生和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芹宋威侯志鹏冯建新...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微卫星技术对黄河鲤选育群体和河南省境内2个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12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出48个等位基因,3个群体在12个位点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表明群体分化造成的变异占4%,而96%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部.结果显示,3个群体间差异不明显,一方面说明养殖群体在科学的人工选育条件下能够保留一定水平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对野生黄河鲤群体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黄河鲤微卫星种质资源野生群体人工养殖群体

    济宁青山羊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张圆袁婧高一珊康贝宁...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济宁青山羊PRLR基因部分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济宁青山羊产羔数、出生重的影响,有利于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而培育具有高繁殖力的济宁青山羊.结果表明,此次引物所扩增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有AA、AB 2种基因型;经χ2检验,该群体符合哈德-温伯格平衡.该基因位点对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没有显著效应(P>0.05),但是AB基因型产羔数比AA基因型多0.16只;该基因位点对济宁青山羊出生重没有显著效应(P>0.05),但是AB基因型出生重比AA型高0.38 kg.说明此次试验检测的PRLR基因的突变位点对济宁青山羊产羔数、出生重等性状的影响不显著.

    济宁青山羊PRLR基因多态性PCR-RFLP经济性状关联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及其周边绿地鸟类调查

    杨程罗青青赵文秀王芬...
    98-10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及周边绿地鸟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及其周边绿地共记录到74种鸟类,隶属9目31科.其中雀形目最多(58种),占总种数的78.4%.留鸟43种,占58.1%;夏候鸟15种,占20.3%;冬候鸟5种,占6.76%;旅鸟11种,占14.9%.优势种有黄臀鹎、麻雀和白鹡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三有"动物50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校园及其周边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建议.

    鸟类生态保护校园鸟类生态校园

    甘肃盐池湾斑头雁繁殖期觅食地选择研究

    罗宏德万丽霞马映荣贾阳阳...
    102-10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4-6月,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斑头雁繁殖期觅食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64个觅食利用样方和60个对照样方的8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斑头雁繁殖期倾向于在草甸、河岸和浅水沼泽泥滩中觅食,对盐碱地和滩地有回避性.通过Mann-Whitney检验发现距明水面距离、距放牧区距离、植被物种丰富度3个因子在斑头雁觅食样方与对照样方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2个因子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食物和安全因子是斑头雁繁殖期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干扰因子和水体因子对其觅食地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斑头雁样方法繁殖期觅食地主成分分析

    水杨酸·甲基茉莉酸与伤诱导对烟草sm-Nvas同源基因表达调控的初步研究

    邵敏敏何福收陈同王春台...
    105-10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Nicotiana sylvestris和Nicotiana attenuata这2种烟草中sm-Nvas同源基因分别在经水杨酸(SA) 、甲基茉莉酸(MeJA)及伤诱导后的表达情况. [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经水杨酸、甲基茉莉酸及伤处理后的2种烟草叶片的总RNA,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m-Nvas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通过对烟草叶片中sm-Nvas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杨酸、甲基茉莉酸及伤处理能对sm-Nvas同源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 [结论]用SA、MJA和伤处理Nicotiana sylvestris和Nicoti-ana attenuata烟草,发现sm-Nvas的表达量均有所增加.在处理8 h后其表达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12~16 h其表达量的增加达到峰值.这对研究烟草的sm-Nvas及其同源基因的功能奠定重要的基础.

    甲基茉莉水杨酸伤害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sm-Nvas同源基因烟草

    宜昌地区杂交籼稻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张弩申露露杜芹汪倩芳...
    109-11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SSR引物多态性分析,构建了宜昌地区49份杂交籼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 3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61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最少的为2个,最多的为6个,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5个位点.利用10对核心引物,构建了不同杂交籼稻品种DNA指纹图谱,为宜昌地区水稻品种保护和种子鉴定提供了基础.

    水稻SSRDNA指纹图谱

    塔里木盆地特有植物心叶水柏枝濒危原因调查

    刘艳萍刘涛阳朱中原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塔里木盆地特有植物心叶水柏枝濒危的原因,为心叶水柏枝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方法]野外采样调查心叶水柏枝的生存环境与生态习性,通过不同的光照、温度、PEG干旱胁迫、NaCl胁迫确定种子萌发特性. [结果]心叶水柏枝种群数量小,片段化分布严重,脆弱的结构很难达到动态平衡,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不利于该区植被的恢复;果实可育率较低,仅有28.6%;心叶水柏枝种子萌发率在14 h黑暗/10 h光照下最高;温度为25℃、PEG浓度10%和NaCl浓度为50 mmol/L时,心叶水柏枝种子发芽率均较高.[结论]心叶水柏枝群落中物种相对单一,群落结构简单,自然条件恶劣,果实可育率低及人为干扰较多是其日趋濒危的主要原因,今后应该加强对心叶水柏枝分布区的保护,减少人为干扰,从而达到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的目的.

    心叶水柏枝果实可育率种子萌发濒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