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力资本视角下退捕渔民再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丁惠敏
    232-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渔业资源枯竭、渔业劳动力过密化的桎梏,我国政府采取减船转产政策对渔民群体进行规划性规制,以突破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困境.人数多、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等情况使退捕渔民在转产转业过程中,面临失去基本经济来源、缺乏求职竞争力、自主求职碰壁等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渔民退捕后的转产转业问题集中在安置保障和可持续生计方面,针对渔民退捕后自身就业能力提升涉及较少.从人力资本视角对我国退捕渔民群体再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激发退捕渔民再就业技能提升的意愿、加快教育培训与开发进程、建立"培训—就业—监测"一体化平台、完善技能提升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严防退捕渔民返捕致贫,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接续奋斗.

    退捕渔民人力资本转产转业再就业技能提升

    深化农业科研单位廉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汪茂文杨普
    23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廉洁文化基因的赓续与传承.建设廉洁文化是构建农业科研单位良好政治生态的题中之义.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农业科研单位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思考,从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家风家教、整合文化资源和加强监督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丰富农业科研单位建设廉洁文化的思路.

    廉洁文化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人员

    农业审计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G区高标准农田审计项目为例

    金勤勤李东平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筑牢"三农"有着压舱石般的重要意义.以G区高标准农田审计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目前高标准农田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助推"三农"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审计力量.

    高标准农田农业审计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分析

    吴文彪王心良
    243-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湖南省2005-2020年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情况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探讨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的成因.结果表明:农户非农收入占比和农业补贴对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有正向影响作用;种粮比较收益和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对耕地"非粮化"有负向作用.为防范湖南省耕地"非粮化",应增加农户收入来源、完善农业生产设施以及完善耕地保护与农业补贴政策措施以保障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非粮化经济效益防范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以陕西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片区为例

    吴琪张伟韩荣彦
    248-250,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实践、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是数字化技术可行性的有力证明.当前,陕西省三大片区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陕北、关中和陕南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取得了众多治理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乡村治理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治理应用场景狭窄和数字技术负担凸显等现实难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因此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破解这些发展难题,以数字化技术驱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数字化乡村治理

    服务现代大农业的应用型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化设计——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贾永全杨树果左豫虎丁国超...
    25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通过分析明确了服务现代大农业的应用型农业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化原则和依据,并根据学校的实际确定了学科和专业的优化调整方案,以期为现代大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科技和智慧服务.

    现代大农业应用型农业大学学科专业优化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梅县区南口镇为例

    莫雪菲谢正峰
    255-257,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化建设的加速给欠发达地区的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以广东梅县区南口镇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研究当地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运用Logistics 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96.7%被调查农户表达了愿意对耕地进行保护,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主要来自农户的个体情况和家庭耕地情况.农户家庭总收入越高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烈;家庭拥有耕地数量越多,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

    农户欠发达地区耕地保护意愿影响因素

    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效路径研究

    谢金友
    258-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新境界、新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本质规定以及奋斗目标.党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既赢得了脱贫的胜利,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迈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全面推进,中期目标是"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农业高质高效".同时,还需要朝着长期目标"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不断迈进,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乡村振兴成功了,农民才能逐渐富裕,有了物质基础,才能不断丰富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因此,乡村振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点,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研究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关系、基本原则、实效路径,将能够为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而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实效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人才队伍培育对策研究

    许慧王挺刘慧芳
    262-264,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一支优秀的"三农"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于当前我国"三农"人才队伍培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提升"三农"人才队伍培育的对策,通过研究"三农"人才队伍培育问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人才队伍培育对策

    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陈萍
    26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农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开放大学在长期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培养成效,也存在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够精准、培养方式和手段单一滞后、培养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资源整合和组织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锚定培养目标,培育乡土情怀;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育实效;促进产教融合,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高效整合资源,建立保障机制的赋能高素质农民培养路径.

    开放大学赋能高素质农民需求背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