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壳聚糖絮凝处理红薯淀粉废水中试试验

    冯可金鹏匡武王翔宇...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农村红薯淀粉废水COD和氨氮含量高、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通过试验寻找一种能够处理红薯淀粉废水并适用于食品加工行业的高效絮凝剂.结果 表明,当一级絮凝池中废水pH调节为9~10,二级絮凝池加入8‰质量分数为0.6%壳聚糖溶液,三级串联絮凝池的搅拌速度分别为120、120、40 r/min,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 h时,通过进出水水质指标对比,CODCr、氨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45%、25.36%、31.66%,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工段的处理负荷,使得整体工艺出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并优于《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1—2010).

    红薯淀粉废水壳聚糖絮凝处理中试试验

    武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微生物-中蒙草药体系应用研究

    刘宝勇李昕连昭谢伟...
    80-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微生物-中蒙草药体系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前景,选取武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区3种适生中蒙草药及2种微生物菌剂不同组合体系为对象,研究不同体系下中蒙草药株高、根长、茎粗、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复垦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3种有效养分含量变化.结果 表明,板蓝根施用混合菌剂其地上、地下和全株干重分别提高100.9%、75.5%和88.1%.防风施用胶质芽孢杆菌菌剂其茎粗增加100.0%,地下干重提高55.6%.黄芩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其地上、地下和全株干重分别提高48.5%、114.0%和43.3%.3种中蒙草药中黄芩对微生物菌剂促生作用响应时间较短.对板蓝根施用混合菌剂,防风施用胶质芽孢杆菌菌剂,黄芩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可以获得较好的促生效果.与中蒙草药单独种植比较,碱解氮含量在不同组合体系下均有增加.有效磷含量在胶质芽孢杆菌与板蓝根和防风组合体系下增加明显.有效钾含量在胶质芽孢杆菌和混合菌剂与黄芩组合体系下增加明显.综上所述,微生物-中蒙草药体系在促进中蒙草药生长的同时能够改良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可以依据该研究结果选取合适的微生物-中蒙草药体系应用于该矿区土地复垦.

    武家塔露天煤矿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中蒙草药土地复垦

    一种有机物料腐熟剂对鸡粪腐熟效果的影响

    叶伟伟杨晓燕张龙郝桂喜...
    86-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长枝木霉3种菌株按比例进行混合,制备一种有机物料腐熟剂,并对该腐熟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此腐熟剂对鸡粪进行好氧发酵腐熟,综合堆肥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该腐熟剂的试验处理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有效提高鸡粪堆肥温度,最高温度比对照高16℃,堆肥高温持续11 d,而且后期堆肥温度回落速度比对照慢;堆肥过程中还可以加速堆肥pH的升高,提高了物料的发酵腐熟效率.腐熟30 d后相比对照物料含水率降低了3%,C/N值低了3.4,全氮含量最高达2.42%,种子发芽指数比对照提前10 d达到90%,完全达到腐熟标准.综合各项指标,该有机物料腐熟剂可以加速鸡粪腐熟过程,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缩短堆肥周期.

    C/N全氮种子发芽指数有机物料腐熟剂堆肥

    河南5个地方山羊选育和杂交改良现状·问题及建议

    王献伟梁君桐张子敬刘贤...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共有5个品种的山羊,包括槐山羊、伏牛白山羊、尧山白山羊、太行黑山羊、河南奶山羊.其中槐山羊和伏牛白山羊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并建立省级保种场.但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下也要看到它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山羊品种有退化、品种纯度受威胁、技术人员不足等.就河南山羊选育和杂交改良现状、存在问题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发展方向,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

    河南山羊选育杂交改良现状问题建议

    基于梭鱼养殖的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模式效果探讨

    周凡丁理法彭建陈刘浦...
    92-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梭鱼的效果,开展梭鱼3种不同初始规格和放养密度,配套外塘养殖青蛤、泥蚶和缢蛏等贝类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果评估.结果 表明,试验"跑道"梭鱼存活率为89.9%~91.4%,折算产量为8334.0~13333.5 kg/hm2、产值33.3万元~53.25万元/hm2;外塘收获贝虾产量总计18600 kg,外塘产值35.4万元/hm2;扣除成本后,该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在18.6万元/hm2以上.该试验构建的海水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圈养梭鱼"结合外塘"精养贝+虾"的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过程水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梭鱼效益

    达乌尔黄鼠贮食对象与数量研究

    特喜铁李永春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海拉尔东山达乌尔黄鼠的贮食对象及数量进行研究.通过对黄鼠洞的挖掘和黄鼠的饲养试验发现,不同年龄黄鼠的采食量不同,成年鼠日均采食量22.8 g,幼鼠日均采食量15.5 g.黄鼠喜欢冷蒿、黄蒿、糙隐子草、冰草.在黄鼠洞挖掘中发现9个洞,每个洞中储藏的大麻籽46.8 g、枯黄植物5.9 g、冷蒿、黄蒿、糙隐子草、冰草也有发现,说明黄鼠喜食种籽、冷蒿、黄蒿、糙隐子草和冰草.黄鼠的取食对象随着周围环境和生境类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其食物贮食的研究需要长期进行.

    达乌尔黄鼠贮食量贮食对象

    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数据功能分快速转化及应用

    汪聪勇赵杨杨陈江凌田全召...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EXCEL函数中的IF函数实现对荷斯坦牛20个体型线性性状(包括体高、胸宽、体深、腰强度、尻角度、尻宽、蹄角度、蹄踵深度、骨质地、后肢侧视、后肢后视、乳房深度、中央悬韧带、前乳房附着、前乳头位置、前乳头长度、后乳房附着高度、后乳房附着宽度、后乳头位置和棱角性)鉴定原始数据快速、简便地转化为对应功能分.根据各性状权重,计算个体体躯容量、尻部、肢蹄、泌乳系统和乳用特征5个部位得分以及个体总分.利用荷斯坦牛体型性状功能分,对牛场牛只选种选配提供技术支持.

    荷斯坦牛体型鉴定功能分转化

    四川地区金斑蝶人工养殖条件初探

    唐宇翀戴炜林家杰任新晨...
    101-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斑蝶是集工艺制作、生态观赏和喜庆放飞三用蝶种,具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观察统计了不同温度处理下金斑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以及施用不同浓度复合肥的基质上栽培寄主植物马利筋的生长状态.结果 表明,20℃条件下发育历期最长,为29~38 d;30℃条件下发育历期最短,为12~26 d;25℃条件下发育历期为14~28 d;室外自然条件下的发育历期为13~30 d.马利筋喜欢生长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营养土中,在栽植后可施用300 kg/hm2的复合肥.金斑蝶生长发育最佳条件为温度25~30℃,湿度70%,寄主植物马利筋需要栽培在肥力浓度为300 kg/hm2的营养土中.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金斑蝶在四川地区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依据.

    金斑蝶马利筋发育历期基质

    鸡皮刺螨病的PCR诊断及18S rRNA·ITS·2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刘成倩李红高骏姚惠娟...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某蛋鸡场发生体外寄生虫感染,经临检症状观察及镜检疑似鸡皮刺螨病.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鸡皮刺螨基因组18S rRNA、ITS、28S 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及测序鉴定确诊该体外寄生虫为鸡皮刺螨.对18S rRNA、ITS、2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并给出了治疗和防控建议.

    鸡皮刺螨诊断序列分析

    Num1和Pil1超表达菌株构建及互作关系探究

    海力肖瑶庞文颖滕雪...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Num1和Pil1之间是否存在互作,构建了Pil1超表达菌株,并通过酵母四分体解离技术成功构建得到用于免疫共沉淀试验的超表达Pil1和Num1的菌株.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对Num1与Pil1的互作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并对试验中遇到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些结果为研究Pil1是否参与细胞膜上Num1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酵母Num1Pil1免疫共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