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凉山彝族农耕文化意蕴及现代价值的研究

    于秋竹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凉山彝族起源与迁徙历史演变入手开启对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的源、迁、种、法、器、礼、艺7个大部分的多层次和全方面的诠释与意蕴,以史鉴今探寻凉山彝族农耕文化深度内涵与丰富内容,以期对凉山彝区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价值意义的研究.

    凉山彝族农耕文化意蕴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作用及创新建议

    郭全海
    227-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妥善解决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在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践行优势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索新时期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衔接提供参考.

    科技特派员制度乡村振兴作用创新建议

    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的内生逻辑·对立冲突与路径优化

    梅智超
    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静态稳定保障与动态发展变革之间的对立冲突,实现"稳中寻变,变中求稳"的改革目标.宅基地制度的内生逻辑决定了其改革进程应沿着扩权赋能,完善法定权属架构的基本方向出发,差异化探索实现不同区位模式下其保障功能与财产属性的位阶并重.而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现实困境,其根源在于静态法律文本的滞后性、约束性与动态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对抗.为此,通过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物权架构完整性、完善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及探索设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与有偿使用机制等路径优化,既是对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本遵循,也是对农民财产性权利的有效保障.

    宅基地制度扩权赋能财产属性合理配置

    可持续生计下民族旅游村寨农户返贫风险与阻断机制研究——以桂黔3个民族村寨为例

    杨静凤黄燕玲汪菁菁
    236-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拓展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民族村寨农户返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案例区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价与生计返贫风险确认.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境况有所改善,但仍有旅游业携带的风险与冲击.农户生计返贫风险系数为0.0626,风险等级为V2中等偏高.各指标对中高程度返贫风险的灰色关联系数均大于0.7,对返贫均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归纳总结,影响农户生计返贫的因素来自农户自身、政府主导差异、产业单一、社会网络风险等方面,提出返贫阻断机制主要从农户生计环境的返贫预警、生计资本的均衡增收、生计适应的长效衔接3个方面构建.

    民族旅游村寨农户可持续生计返贫阻断机制

    安徽农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和启示

    姚犁
    243-24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农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努力践行国企担当,依托自身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高、产业化链条全、专业化经营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农机装备、种子研发和订单销售等比较优势,走出农场、走进农村,创新模式,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地均效益.回顾了农垦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背景、阐述了农垦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探讨了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几点启示.

    粮食安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规模化经营

    乡村厕所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厕所革命"的启示

    周梁
    247-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比较了日本、美国、芬兰和南非的乡村厕所建设经验.结果表明,虽然各有特点,但总体来看,制度完备、实用为先、有序推进、建管兼顾是各国乡村厕所成功的共性和关键.由此提出在我国当前推进厕所革命工作的建议,包括重视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的建设;充分利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充分尊重并且调动农民在厕所革命工作中的权利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的参与,关注创新;针对难度较大的中西部、寒冷地区,开展小型试点示范,逐步推广.

    厕所革命乡村建设国际经验

    浙江海洋渔业管理政策优化探究

    甘满满陈静娜宁粟凡
    250-253,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渔业管控政策.虽说取得一定成绩,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对目前浙江省渔业资源退化、捕捞产量大幅下降、主要经济鱼类减少等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浙江渔业管理政策现状及实施效果,并提出优化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渔业管理政策优化浙江

    农民生活观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

    李兰兰王宇雄
    254-25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是观念的现代化.农民生活观现代化,是指农民物质生活"简约化"、政治生活"主动化"、文化生活"品质化"、乡村生活"安定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和谐乡村共同体建设为"基石",促进农民生活观现代化,建设和美乡村生活共同体.

    农民生活观现代化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近郊村建设思考

    张育林李雪嫣高天张祥...
    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两个方面为主要突破口,探讨在我国北方地区如何高效建设现代化近郊村.[方法]对比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城市郊区乡村特征,深度分析国外乡村和国内乡村外在和内在要素差异,提出我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近郊村规划初期和规划后期发展的系统思路.[结果]近郊村的宜居性同时受一系列因素共同制约,我国北方近郊村建设思路共包括雨污/粪污及有机废弃物处理、解决冬季供暖问题、提升乡村乡貌、基本公共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及改造升级、社会文明建设、乡村经济发展改革、加强安全治理、闲置房屋管理、子女教育条件优惠、系列活动策划11个方面.在对近郊村进行建设改造时,应统筹考虑制约宜居性的因素主次关系,而不是"看得见"的改造内容优先.[结论]明确的思路及建设内容的次序在近郊村建设中至关重要,对我国乡村振兴工作效率有决定性的作用.

    近郊村乡村振兴特色经营权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水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讨——以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为例

    王春芳余丽琴黎洁
    263-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水族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背景,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水族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