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三重逻辑

    逄红梅姜雨晴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深刻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性.因此,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思想,理顺我国农民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作用,立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阐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

    广东省蓝色粮仓建设模式优化

    黄钰张婉君陈燕娟邓岩...
    24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蓝色粮仓是贯彻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海洋渔业大省,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是我国蓝色粮仓建设重点省份之一.梳理了国际蓝色粮仓产业强国美国、挪威,国内蓝色粮仓产业强省山东、福建的发展特点,对比分析了广东省蓝色粮仓产业发展面临的科技创新水平不足、社群参与程度低、监督管理缺位等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蓝色粮仓建设经验,提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渔业协会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健全法制管理体系、整合管理机构职能等改进建议,进一步促进广东省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

    发展模式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借鉴

    我国白羽肉鸡种源供给能力提升初探

    谢华玲杨艳萍
    247-249,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羽肉鸡是重要的家禽品种.2019年以来,随着国际引种工作的持续开展和国内自繁能力的逐步提升,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源供需矛盾有所缓和.然而,近期海外禽流感疫情频发以及其他禽类疫病导致国际供种不确定性强,同时叠加COVID-19导致的航班熔断等因素,进而导致国内整体供种波动较大,供种形势严峻.新形势下,如何确保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源安全供给依然是种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根据近十年来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源国内供给能力不足、国际供给依存度高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开展种质资源建设、加强育种技术研究、完善繁育体系、强化种业企业能力、开展国际合作等政策建议,以实现提高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源供给能力、保障我国种业安全乃至肉类食品安全的目标.

    白羽肉鸡种源供种能力科学研究

    政府治理对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贺林波李兆鑫
    250-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理农村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宅基地扩张现象,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南省1316户农户样本数据,结合OLS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对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对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影响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过程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农户信息获取能力负向调节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之间的关系.因此,地方政府应提升治理能力、协调好农户住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集中居住等,改善农户宅基地不断扩张的现象.

    政府治理能力城镇化水平信息获取能力宅基地扩张意愿中介效应

    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调查

    文春波孟超左孟迪范福磊...
    257-259,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定了政府推动力、管理持续力、平台支撑力、生态自觉力、监督保障力5个方面指标,采用统计数据与现场调查相结合方式,开展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重要因素,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不受地理区位影响,但存在明显的县域差异;政府对生态振兴投入较大关注,建立了生态振兴的基层执行机构,而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自觉力有较大提升空间;乡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健全,而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是突出短板.对此,提出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乡村生态振兴长效机制调查

    "双碳"背景下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

    曹渝琦韩芳
    260-264,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运用实地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以四川省三台县为研究样本,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双碳"目标的激励与约束政策构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主观范式、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行为意愿以及"双碳"政策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均有正向影响,但"双碳"政策的激励与约束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户的行为意愿.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监管处罚机制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的发展路径,为四川省更好地发展低碳农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对策.

    "双碳"目标低碳农业农户生产行为四川省

    乡村振兴背景下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严鸿林周盼张勇赵旺生...
    26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营养学是畜牧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梳理动物营养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和育人目标,挖掘章节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以餐桌猪肉故事、磷营养代谢、产业振兴等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和科技强国理念,增强其文化认同.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取得的育人成效,可为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培养可服务、面向乡村振兴的畜牧双创型人才奠定基础.

    乡村振兴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实践

    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

    祁营林向义戚迪明郑晓云...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具有逻辑一致的可能,但地方本科高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存在失调现象,两者之间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数量不匹配,学生就业能力与乡村基层实际需求错位,无法有效满足未来乡村人才振兴需求.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体现为构建"三融三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企业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地方本科高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乡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提升地方本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产业新活力.

    地方本科高校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本提升

    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刘洋王新惠肖龙泉
    27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等培养具有农业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结合近些年的实践教学,从农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分析了全日制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以期为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提供经验,提高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乡村振兴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

    "新农科"背景下"卓越农林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经纬耦合模块化培养模式探究

    刘宇鹏戴芳
    275-278,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提出的"新农科"建设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均对新时期全国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以往实践教学经验,构建了微观、中观与宏观有机结合,横向与纵向经纬耦合的多层面设计、多主体参与的实践能力培养架构,最后提出了"卓越农林经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新农科卓越农林经管人才经纬耦合模块化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