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秸秆和生物炭添加量及比例对华北下沉式设施菜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

    王亚芳赵以铭李英杰徐梓楷...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2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和生物炭添加量及其添加比例对设施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试验1为2因素4水平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有机碳源种类,即玉米秸秆、生物炭;副因素为碳添加量,分别为0、1.31、2.62、5.24 g/kg土壤(按碳量).试验2为单因素试验设计,除对照外,有机碳添加量均为5.24 g/kg土壤,将玉米秸秆(S)和生物炭(B)按不同比例与土壤混合,添加比例分别为100%S、75%S+25%B、50%S+50%B、25%S+75%B、100%B、0S0B(对照).培养期间,维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测定和计算培养期间土壤CO2日均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和排放率、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结果表明,与施用生物炭相比,施用等碳量秸秆显著增加了CO2累积排放量,其增幅为50%~337%;与不施用有机物料的对照相比,随着秸秆施用量增加,CO2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了92%~463%,而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其增幅仅为28%~39%.培养前30 d内,CO2日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最高,其后逐渐降低,趋于平缓.随着秸秆添加比例降低和生物炭添加比例增加,CO2日均和累积排放量、排放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减少;随着培养时间延长,CO2日均排放通量逐渐降低,而累积排放量则逐渐增加.总之,将秸秆与生物炭按比例混合施用,一方面秸秆矿化过程产生的CO2能够满足秋冬茬设施蔬菜对CO2的高需求;另一方面,生物炭可以快速提升土壤碳储量,并且可以避免蔬菜残茬直接还田可能造成土传病害的扩散,有利于设施菜田土壤-植物碳循环和生产体系的可持续性.然而,上述研究结果仍需在大田条件下进一步验证,并根据种植茬口和土壤环境条件调整秸秆和生物炭添加量及其比例.

    设施菜田玉米秸秆生物炭添加量比例CO2排放下沉式设施大棚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空间变异性研究

    黄桂云张国禹蔡玉鹏邱利文...
    91-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落带土壤含水率与电导率是影响植物的生长的指标.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在不同区域、水位高程及土层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沿线各消落带样点土壤含水率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低海拔区比高海拔区土壤含水率高,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土壤电导率分布区间为0.21~0.42 mS/cm,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性,其中向阳村电导率最高,且与其他调查点差异显著;除少数调查点外,大多调查点电导率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层间的差异性不显著.

    消落带土壤含水率土壤电导率

    辽河支流黑鱼水库水滨带高等植物调查与分析

    代保清王艳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位于辽河支流的辽宁省昌图县黑鱼水库上游、支流、水库主体和库尾的水滨带植被为对象,采用沿线采集和样方法调查了不同地点的植物种类,分析了植物的生活型、重要值和生物多样性.共鉴定到31科、66属、98种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其中菊科、禾本科、蓼科的种类较多,有18个科只出现一个物种.与水库上游和库尾的植物种类相比,库体和支流的植物种类更加趋向简单化.不同调查地点植物的生活型呈现一年生草本植物比例大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特点.重要值较高的植物以一年生植物为主,但水库上游多年生草本植物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多于其他调查地点,生物入侵植物豚草在支流和库体沿岸重要值较高.α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水库上游>库尾出水口>支流>主体;β多样性表明上游与其他几个地点的群落差异较大,支流与库尾的差异也较大;差异小的是支流与库体、库体与库尾的群落.结果表明:黑鱼水库不同地点的水滨带植被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并针对黑鱼水库水滨带植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水滨带高等植物生活型重要值生物多样性对策

    "两山"理念引领下灾疫问题生态化解决途径

    金浏河金欢阳
    98-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我国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背后隐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当下面临的生存困境促使人们对"两山"理念的核心观点进行重新审思."两山"理念的实践基础为灾疫现实问题的理性认识提供科学图景;"两山"理念的理论基础为灾疫问题敷设理性的生态逻辑与生态理性精神;"两山"理念的哲学基础为灾疫问题的深层演化创建最终的辩证法则.

    "两山"理念灾疫问题生态环境

    某市公路两侧土壤垂直剖面处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黄蕾刘伟杜伟伟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市公路两侧土壤垂直剖面处重金属Cu、Cr、Zn和Pb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垂直分布特征;运用内梅罗指数评价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并根据重金属的形态含量结果分析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利用SPSS对重金属形态和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剖面重金属含量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对剖面土壤产生影响的Zn来自机动车轮胎磨损;Zn以残渣态为主,含量占总量的98.60%,活性态含量较低,占总量的1.40%,对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较小;可交换态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随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升高而增加,有机物结合态随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上升而递增,碳酸盐结合态仅随土壤pH增加而增大.

    重金属土壤垂直剖面污染指数分布特征相关分析形态分析

    发情相关基因在小尾寒羊性腺轴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陈玉林贺小云刘玉芳储明星...
    105-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绵羊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ATF4、CCNG1、KDM3B、NPTX1、PLCB3和RASD1在小尾寒羊性腺轴组织(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的表达差异,为阐明绵羊发情期调控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FecB BB型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6个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和卵泡期与性腺轴相关的7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TF4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CCNG1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卵泡期大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KDM3B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小脑中的表达量最高,且黄体期小脑和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NPTX1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小脑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PLCB3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RASD1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垂体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黄体期大脑、小脑、子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结论]ATF4、CCNG1、KDM3B、NPTX1、PLCB3和RASD1基因可能对绵羊的发情期转换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绵羊发情期转换过程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研究上述6种基因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绵羊发情期性腺轴候选基因组织表达

    东北盐碱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孟得微孙博张立民常玉梅...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东北碳酸盐型盐碱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因子变化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于2020年8—10月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盐碱水渔业利用(大庆)研究中心对3个中低碱度池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鉴定出浮游植物共计6门、65种,各池塘不同月份的优势种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优势种较多且优势度较低的特点,浮游植物分布较为均匀,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各养殖池塘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1#、2#池塘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4#池塘始终均处于清洁-寡污状态.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池塘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和丰度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氨氮、溶解氧、温度、总磷、总氮、亚硝态氮、碱度、pH均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环境因子盐碱池塘水质调控

    圈养林麝秋季日常行为研究

    胡阳侯超李琦华王绍卿...
    116-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圈养林麝的秋季日常行为,2020年8—9月,每月定期10 d,采用行为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在云南昆明麝达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基地观察并记录9只林麝(6只成体雌麝,3只成体雄麝)的日常行为.共记录林麝24种行为,可归纳成7种行为型,即摄食、运动、反刍、卧息、站立、排遗及嗅闻行为.通过对秋季林麝各行为类型的统计与比较发现,雄性林麝的活跃度高于雌麝,不同性别间卧息、嗅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排遗和站立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可能与性别、圈养方式和雄性林麝刚结束产麝周期等因素有关.

    林麝行为性别昼夜节律时间分配

    7个基因在小尾寒羊性腺轴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周祖阳贺小云刘玉芳储明星...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绵羊多羔性状候选基因CLSTN2、CCNB2、SRD5A2、HBEGF、FGFR1、GRIA2和FTH1在小尾寒羊性腺轴7种组织(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中的表达情况,为阐明绵羊高繁殖力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FecB BB型和++型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个基因在性腺轴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CLSTN2基因在++型小尾寒羊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B型小尾寒羊(P<0.05),SRD5A2基因在BB型小尾寒羊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型小尾寒羊(P<0.05),FG-FR1和FTH1基因在++型小尾寒羊子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B型小尾寒羊(P<0.05),CCNB2、HBEGF和GRIA2基因在++型和BB型小尾寒羊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LSTN2、FGFR1和SRD5A2基因对小尾寒羊繁殖力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中SRD5A2基因对小尾寒羊的多羔性状具有一定的正向调节功能,而CLSTN2和FGFR1基因则呈现相反的调控作用.

    绵羊多羔候选基因性腺轴表达差异

    微型月季抗逆性基因表达与微卫星序列连锁分析

    王建婷刘广达吴归安天琪...
    124-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转录组学的方法研究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微型月季的基因表达,发现2种处理的植物-病原菌相互关系通路均有数量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该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序列进行了统计.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提升微型月季抗逆性的机理.筛选与抗逆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序列可为今后的育种研究提供帮助.

    微型月季微卫星序列水杨酸茉莉酸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