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科研平台的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探索

    张志强吴同垒贾青辉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有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开放高校现有科研平台,以导师制模式对本科生进行小规模、长期的培训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以动物医学科研平台应用于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前期实践教学探索,提出了基于科研平台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具体措施,旨在为高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动物医学实践教学科研平台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基因表达谱分析

    施秀张婷婷贡成良曹广力...
    131-13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异育银鲫在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条件下肾脏组织基因表达谱.[方法]运用RNA-sequencing技术分析健康和感染维氏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肾脏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比较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异育银鲫肾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11567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5634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上调,5933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下调.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注释(GO)分析,发现1325个DEGs含有GO注释,其中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581和744个;GO注释结果显示,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Ⅱ型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内切酶活性等;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吡哆醛结合、肽酶抑制剂活性和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等.对所有DEGs进行KEGG通路分析,发现545个DEGs(215个上调表达基因,330个下调表达基因)含有KEGG注释;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抗原加工和呈现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下调表达基因富集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分子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其与RNA-sequencing结果具有相似的表达趋势.[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解析异育银鲫对A.veronii感染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数据.

    维氏气单胞菌异育银鲫表达谱

    笼养白头鹮鹳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研究

    郭美何勇刘讯张超...
    138-13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白头鹮鹳(Mycteria leucocephala)行为时间分配,并初步探讨其活动节律.[方法]采用瞬时扫描记录法对贵州森林野生动物园救护的4只珍稀白头鹮鹳进行观察,观察时段为07:00~17:00,有效观察时间100 h.[结果]休息[(52.56±11.06)%]和清理[(26.88±5.55)%]是白头鹮鹳夏季最主要的行为;活动[(11.63±6.33)%]、警惕[(3.98±2.35)%]、取食[(2.75±2.92)%]、其他行为[(2.21±1.62)%]较低.休息出现峰值时段为07:00~08:00和16:00~17:00;清理与活动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09:00和11:00~12:00.建议经常改变环境丰度,以减少白头鹮鹳的休息行为,增加活动、觅食和梳理等行为.[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白头鹮鹳在笼养条件下的饲养管理、放归野外和保护等提供基础信息.

    笼养白头鹮鹳行为时间分配活动节律

    山丹丹开放式组织培养抑菌剂的筛选

    王凯蔡晓妮王延峰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简化组培环节,降低组培成本,对开放式组织培养中山丹丹增殖和生根培养基添加次氯酸钠浓度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添加次氯酸钠浓度为0.013%时,山丹丹增殖系数最高;次氯酸钠浓度为0.016%时,山丹丹生根率最高.最终选择0.014%为山丹丹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最适浓度.

    开放式组织培养山丹丹抑菌剂

    青岛市后工业景观植物群落调查及配置模式研究

    高凤朱立傲王叁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后工业景观植物造景与配置模式提供参考,以青岛市工业遗产改造完成的后工业景观——创意产业园内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记录植物物种名称、冠幅、胸径、株高等数据,并计算植物群落Simpson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指数(J),对比分析不同改造基础下的后工业景观内植物群落的物种构成及其空间结构,总结分析其优缺点,最终提炼出适合后工业景观规划设计的植物配置与应用模式.

    后工业景观创意产业园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

    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对马甲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张志朦黄潜袁畅谢忠涛...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3种浓度生长调节剂分别刺激层积与未层积的马甲子种子,探究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对马甲子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寻找马甲子种子发芽的最佳生长调节剂浓度,为调控木本作物种子发芽率提供一定的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使用0.01 mol/L的赤霉素处理被层积的马甲子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率为60.83%,综合整体来看,赤霉素对层积的种子发芽率都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对未层积过的种子发芽起到轻微的抑制作用;生长素只有在浓度为0.001 mol/L与0.00001 mol/L时处理未层积过的马甲子种子,才对种子发芽起到促进作用;萘乙酸在浓度为0.05 mol/L与0.00001 mol/L时处理未层积过的马甲子种子,对种子发芽起到促进作用.

    马甲子种子赤霉素发芽率

    砂壤土绿岭核桃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张建英张莹莹毛向红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核桃根系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根系集中分布区.以有灌溉条件的6年生砂壤土绿岭核桃为对象,采用分层挖掘法对其根系充分挖掘,并进行烘干和称重,计算根质量密度.总根质量密度与距树体距离(D)、土层深度(Z)的关系符合方程RDW=1060.091528+1380.9051190Z-549.8565238D-2418.2142857Z2+44.95021645D2+281.73666667Z×D(r=0.7249,P<0.01);距离树干0.5~2.5 m、距地表40~60 cm深的区域是核桃根系分布密集区,担负养分和水分吸收功能的细根密集分布区同总体根系分布情况大致相同.

    绿岭核桃根系空间分布总根质量密度

    小叶杨不同优树无性系生长特性研究

    陈保业魏国良谢德娟李强峰...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从祁连县小叶杨主要分布区选取的50个优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以期筛选出速生、丰产、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小叶杨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无性系T43、T42、G49、D31、T38、T35成活率均达80%以上;无性系T43、T42、S15、S3、S26的苗高均高于85 cm;地径排序依次是T39、T43、T38、S21、S13、T42,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叶面积排序依次是T42、T43、T36、T35、T39,明显大于其他无性系;T43、T42、T39、T35、T40、S26的叶量大,观赏性高.综合各指标可知:T43与T42无性系的成活率高,速生繁殖能力强,观赏价值高,对当地的气候和试验地的土壤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小叶杨无性系生长特性适应性

    2019年江苏省造林绿化成效与分析

    翁轶
    158-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在2019年江苏省营造林核查中获取的江苏最新造林实绩数据,从工程类别、造林地类型、主要树种组成、"三化"树种占比、权属分布、林种、混交现状7个方面对造林实绩进行了分类概述,从全省造林总量走势、区域分化状况、造林树种结构等方面总结了2019年造林绿化成效特征,重点对各地造林绿化的三大推动力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当前造林绿化地块稀缺、长效保存隐患、基层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了3点对策,以供江苏今后造林绿化工作参考.

    造林绿化成效推动力问题与建议江苏省

    基质·透光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芽苗砧嫁接茶花与油茶育苗的影响

    代思梦胡玉玲姜佳艳付豪...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茶花与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最有利的生长条件,研究不同基质、透光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茶花苗与嫁接油茶苗的成活率、发芽率与发芽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高度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质、透光度、穗条对嫁接苗发芽率的影响极显著,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花嫁接苗与油茶嫁接苗发芽率有显著影响;透光度对嫁接苗存活率影响权重最大,以红土,透光度80%,吲哚-3-乙酸植物生长调节剂,茶花品种1穗条嫁接存活率最高(96.46%);不同穗条对发芽及芽生长高度影响权重最大,嫁接苗发芽率以轻基质,透光度100%,生根粉,茶花品种1穗条为最优组合(56.67%),嫁接苗发芽高度以菜园土基质,黑膜覆盖,激动素,茶花品种1穗条为最优组合(10.55 cm).

    茶花油茶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透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