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马占霞林小兵尚宇梅黄佑勇...
    36-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寻找有利于生态环境并提高茶叶品质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是世界茶叶生产地区关注的问题.目前,关于生态茶园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生物配置资源优势的不同植物栽培模式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然而有关生态茶园建设的现状及其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尚缺乏整体且系统的总结.以云南省生态茶园为例,首先综述了生态茶园的发展现状;其次,从立体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和茶农认知意识3方面分析了影响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因素;同时探讨了生态茶园对土壤、小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生态茶园建设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茶园种植提供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促进茶园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生态茶园栽培模式绿色防控茶农认知生态环境

    白城地区播期和播量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田娟张曼孙墨可董玉迪...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选出白城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方法]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系选品系编号2013-BL113藜麦为材料,在白城地区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处理、播量为副处理,研究播期和播量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无效分枝、单株重和小区产量受播期影响显著,有效分枝和第一次有效分枝部位受播种密度影响显著;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56700株/hm2,产量最高达到2359.60 kg/hm2.[结论]该研究对白城地区藜麦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藜麦播种时期种植密度白城农艺性状产量

    紫斑牡丹切花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于玲李玉舒刘旭富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11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综合评价12个紫斑牡丹品种.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关联度在0.7500以上、适宜的切花品种分别为"京华晴雪""京娟粉""京墨洒金""京娟红";关联度在0.6500~0.7500、较适宜的切花品种包括"京地红""红星""京荷蓝""玫瑰插翠""京红飞荷""紫楼艳";关联度低于0.6500、不适宜切花的品种有"千姿百态"和"京红".评价结果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符,表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紫斑牡丹切花品种综合评价及筛选是可行、有效的.筛选出的切花品种对于紫斑牡丹切花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适于在北京推广应用.

    紫斑牡丹切花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菜心品种评价

    史卫东罗海玲康红卫农贵雄...
    46-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29份菜心品种的表型多样性,对株高、开展度、叶片数、叶重、侧分枝数、主薹茎长、主薹直径、主薹重量、单株重和生物产量等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68.02%,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重、单株重,主薹重量、开展度、生物产量、侧分枝数、叶片数、主薹茎长、株高和主薹直径.开展度、叶重、主薹直径、侧分枝数和单株重与生物产量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性状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经主成分分析提取第1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997%,特征向量包括全部指标.依据第1个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综合评判,选择植株高大、单株质量大、主薹直径大和质量大、叶片数较多且质量大、侧分枝数较多的菜心作为优异品种.聚类分析分为3个类群,第1类除了生物产量最高外,其余9个指标较低;第2类除了生物产量最低外,其余9个指标较高;第3类生物产量高于第2类,低于第1类,其余9个指标最低.该研究可为菜心品种评价及应用提供基本信息.

    菜心品种主成分聚类分析

    重庆大棚设施草莓清洁化栽培关键技术

    胡佳羽谭平陈元平罗友进...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大棚设施生产冬春季草莓是中国南方地区草莓生产最主要的种植方式,也是近年来在重庆九龙坡、渝北、巴南等近郊区县推广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种植方式.通过近年来草莓种植实践和科研试验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包括品种选择、准备地块、栽植管理、肥水管理、花果调控、病虫害防治、棚内全覆盖技术在内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可实现大棚设施草莓的清洁化栽培,为市民提供优质、清洁、安全、放心的草莓果品,促进重庆地区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草莓清洁化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兴安一号"蓝莓选育技术研究

    吕琳张红蕾
    53-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兴安一号"是由内蒙古馥春洲野生资源科技开发公司选用蓝莓品种"美登"与笃斯越橘进行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抗旱、耐寒,产量高,单株产果量在1000~1200 g,是笃斯越橘的6倍,具有更优的自然环境适应性,更广的土壤pH适应范围(4.5~6.5),在寒温带地区栽植可自然越冬,不需要做特别处理,适宜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推广种植.介绍了蓝莓新品种"兴安一号"的选育、生物学特性、栽植技术要点.

    兴安一号蓝莓新品种选育

    青海6个山丹居群的继代培养效果研究

    李斐斐唐楠唐道城李启琴...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山丹继代培养的最佳转接时间,以利于又快又好的扩繁,以青海6个山丹居群的初代苗为材料,研究继代后6周内的形态及芽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继代培养6周内,6个居群的芽苗高度、芽分化数在前3周不存在显著差异,在4~6周居群间的芽苗高度表现为极显著差异,芽分化数第4周居群间表现极显著差异,之后各居群间差异不显著;各居群形成的微型鳞茎直径及叶面积在前2周不存在显著差异,3~6周各居群的微型鳞茎直径及叶面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对各居群继代培养期间芽苗及微型鳞茎综合评价表明,在6周内SZ居群长势最好,其次为Rn居群,DW居群的长势最差.

    山丹继代培养形态特征居群

    闽西山区秋季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

    张川梁金平黄萍萍张志勇...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闽西山区秋季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费乌瑞它"为对照,2018年秋季引进6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鲜薯和薯干产量最高,鲜薯产量为27.18 t/hm2,薯干产量为5.06 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2.83%和15.53%,均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以推荐青薯9号作为彩色马铃薯种质在闽西山区秋季种植.早大白和闽薯1号鲜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8.36%和6.60%,达显著水平,薯干产量比对照减产4.33%和3.42%,未达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推荐早大白和闽薯1号作为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在闽西山区秋季种植.紫花851和08CA0687产量较低,不建议在闽西山区秋季种植.

    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抗病性

    2009—2018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董海源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解其变化特征及制定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西安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2009—2018年土地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内在原因,揭示了土地利用的整体特征及其原因,为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布局提供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

    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状况评价及应对策略——以武汉市南湖为例

    尹然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武汉市南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8个月(2018年12月—2019年7月)的水质监测,阐明了湖区内叶绿素a(Chl 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南湖水体黑臭的主要影响指标为TN与SD,流域内水体TN平均浓度为4.60 mg/L,SD均值为35.42 cm,TP平均浓度为0.18 mg/L,CODMn平均浓度为8.77 mg/L,Chl a平均浓度为53.71μg/L;在时间尺度上,上覆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呈现出雨季(6—7月)高于旱季(12月—5月);在空间尺度上,南湖各片区均处于富营养状态,且三大片区中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民大片区>洪山片区>财大片区.无论从时间尺度上还是空间尺度上,所有采样点均处于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与地区污染水平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业废水等直排入湖等是造成该湖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富营养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