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粳稻新品种(系)在淮安引种试验研究

    王健袁彩勇李刚程保山...
    39-4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新引进品种的特征特性,考察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在江苏省淮安市开展粳稻新品种(系)引种试验,对引进的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国瑞粳糯2号、扬农粳418、扬粳5118、南粳5758、光伟11号5个品种产量超过对照,其中国瑞粳糯2号产量最高,为9809.25kg/hm2;扬粳5118、扬农粳418产量较高,综合表现优.

    水稻引种试验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

    高产节水多抗小麦新品种长麦6789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常云龙宋秀珍刘丽刘彤...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绿色育种理念和现代选择与鉴定技术,以中国农科院引进材料P236(19)为母本,以新培育的自主创新的中间材料长治02-6502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高产节水多抗小麦新品种长麦6789.在2015、201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组区域试验中,长麦6789两年平均产量为7723.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5.7%.该品种株型紧凑、杆壮抗倒、多抗广适、灌浆快落黄好,于2017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种植.

    节水多抗长麦6789高产栽培选育

    不同单株负载量对红宝石无核果实品质的影响

    宫磊苏玲王珊陈迎春...
    44-4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8年生红宝石无核为试材,设计4个不同的单株负载量试验,研究不同单株负载量对红宝石无核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株负载量的增加,果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均减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实着色度下降.综合来看,红宝石无核单株负载量控制在9穗时果实品质最佳,是最适宜单株负载量.

    红宝石无核负载量果实品质

    5个黄秋葵品种比较研究

    唐国宁董安强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广东省东源县当地环境种植的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品种,以5种不同黄秋葵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相同的栽培环境和管理下,对不同品种黄秋葵的发芽率、株高、病虫、产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五福品种发芽率较高,株高适宜,产量最高,综合表现最佳,适合在东源县当地气候条件下种植.

    黄秋葵种植技术栽培效果东源县

    密度对叶芥产量的影响

    刘独臣严奉君蔡鹏杨宏...
    48-4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延迟播期的栽培条件下,研究播种密度对叶芥不同品种株高、开展度等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A2)株高、开展度、单株质量的影响较小,对开展型品种(A1)产量、株高的影响小,但开展度和单株质量均显著下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叶芥产量增加,紧凑型品种(A2)在低密度区增产率比开展型品种(A1)低,但在高密度区增产率比开展型(A1)品种高.在延迟播期的情况下,紧凑型品种(A2)更适合通过提高种植密度获得高产.

    叶芥栽培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西藏山南红皮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范继红巴桑次仁边巴次仁李志强...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采自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加玉乡卡布沟的红皮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茎尖剥离,获得脱毒苗,并建立快繁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红皮马铃薯组织培养不同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分化培养基:MS+6-BA 0.3 mg/L+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MS+6-BA 0.2 mg/L+N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MS+IBA 0.2 mg/L.

    红皮马铃薯脱毒培养基再生体系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辽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周晓彤赵小汎张元通王国超...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现状,以期改善其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方法]通过生态足迹法,计算和分析辽宁省201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2017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为4.58327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9524 hm2/人,出现生态赤字3.98803 hm2/人,且化石燃料能源日均消耗量呈增长趋势.[结论]针对辽宁省生态问题,结合其污染环境治理现状,提出加强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倡导绿色消费观,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量等对策.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辽宁省

    一株绿藻(Chlamydomonas sp.PD-4)产油性能的初步评价

    彭小伟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绿藻Chlamydomonas sp.PD-4能否作为油藻的备选藻株.[方法]研究该藻基本的生化组成以及不同培养条件下该藻的生长、油脂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并且观察该藻的气浮现象.[结果]该藻在100μmol/(m2·s)培养9 d可产25.81%蛋白、18.82%油脂以及23.50%糖.该藻在200μmol/(m2·s)的光以及氮浓度限制条件下培养,其油脂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会进一步提高.在较高的光强下静置培养,该藻可以自身气浮.[结论]该藻具有产油微藻的潜力.

    Chlamydomonassp.PD-4生化组成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研究

    崔督督张彦丽李忠勤陈蔺鸿...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2AMSI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异积雪指数(NDSI)和阈值法提取该冰川2002—2015年的平衡线高度,并利用站点实测的冰川ELA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提取的平衡线高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5年遥感获取的平衡线高度呈总体上升的趋势,与实测的平衡线具有高度相关性(r=0.9);ELA与年物质平衡序列高度相关,物质平衡波动的平均解释率可高达69%;与气象要素(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的相关性也很高,约有59%的冰川ELA变化可以用夏季气温和降水来解释.因此,利用遥感数据可以提取高精度的冰川平衡线高度数据,对无站点数据冰川的平衡线高度以及物质平衡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多源遥感数据归一化积雪指数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曹海涛严金泉鲁成树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土地利用隐性转型视角,定义一个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并构建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标体系,选取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分析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隐性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测算生态系统响应规律.该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内容,可为土地利用隐性转型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时空特征生态环境皖江城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