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aCl协同高压电场提高紫花苜蓿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徐凯迪陈浩宋智青丁昌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紫花苜蓿为诱变材料,通过研究NaCl和高压电场的协同作用,探究高压电场诱变紫花苜蓿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经过NaCl和高压电场的协同处理后,存活率达到对照组的50%以下,处理组紫花苜蓿的茎长、根长、苗高和鲜重都比对照组低,活性氧(RO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果表明,NaCl能够提高电场对紫花苜蓿的辐射敏感性.同时,为研究高压电场中的非均匀电场和离子风的各自贡献,利用高压电场加遮挡处理紫花苜蓿,结果证明,在NaCl与高压电场的协同作用中,离子风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找到NaCl与高压电场联合处理提高紫花苜蓿致死率的方法,并为紫花苜蓿的诱变工作提供了新方法,为高压电场诱变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NaCl高压电场紫花苜蓿辐射敏感性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JL-B16生物学特性研究

    袁宗胜刘芳谢宝贵
    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枯草芽孢杆菌JL-B16进行平板培养,并对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和荚膜染色,获得枯草芽孢杆菌JL-B16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采用温度梯度和pH梯度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JL-B16的最适培养条件,绘制其40 h内的生长曲线,并对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L-B16菌落为黄色,菌落边缘不平整,菌体呈杆状,革兰氏阳性,有芽孢,无荚膜;枯草芽孢杆菌JL-B16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佳生长pH为7.0,适宜生长pH 6.0~8.0.对枯草芽孢杆菌JL-B16进行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为后续系统研究枯草芽孢杆菌JL-B16奠定了基础.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最适培养条件

    紫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陈燕李玉娟王莹郭聪...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回顾了有关紫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栽培繁殖、遗传性状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保存种质资源、加快紫薇新品种选育、品种归纳和鉴定为今后的主要方向.

    紫薇种质资源繁殖分子技术药用价值

    黏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杨灿母银林王洁陈祥盛...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黏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介绍了黏虫主要天敌种类,论述了植物源提取物、性信息素、昆虫不育技术、转基因技术在防治黏虫中的运用,并讨论了生物防治现在存在的一些弊端和往后有效持续控制黏虫的发展趋势.

    黏虫生物防治天敌

    棉花耐涝害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李成林Mienandi Nkodia Jessica MaguyAnane Gideon Owusu马晓昕...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花种植区域,由于受到长时间梅雨季和强降雨的影响,棉花在生长发育时期容易受到涝害胁迫,棉花的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机制都发生了变化,植株地下部分缺氧使地上部分的干物质合成受阻,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这成为当前长江流域棉花产业稳定的一大问题.综述了涝害对棉花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品质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棉花耐涝的分子机制,为棉花耐涝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棉花涝害胁迫生理生化特征机制

    衣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秦燕范波苗贵东
    20-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低浓度CO2限制微藻光合作用时,CO2浓缩机制(CCM)是一种有效的无机碳(Ci)吸收策略,以保证微藻的正常生存和繁殖.CCM主要是通过升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附近的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抑制光呼吸的进行.CCM的关键步骤包括无机碳的聚集吸收、Rubisco对CO2的固定和碳酸酐酶催化的不同Ci的转换.CCM中分子调控元件的有序协作,不仅可以帮助细胞感知周围CO2的浓度,诱导调节CCM基因的表达,还可以协调衣藻在低浓度CO2环境下光合作用中碳和其他代谢途径的相互作用.总结了目前以衣藻作为模式生物对真核藻类CCM的研究概况、调控机理,以及CCM机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和展望.

    衣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调控机理无机碳吸收系统

    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李波石晓旭刘建薛亚光...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麦两熟是我国面积最大种植方式,水稻秸秆还田是一种便捷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还田后在雨露水浸提以及自身腐解释放化感物质会对周围作物产生化感作用.为了给水稻秸秆还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介绍了近年来水稻秸秆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从秸秆还田化感物质释放方式、秸秆中化感物质分离鉴定、水稻秸秆主要化感物质、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效应、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中后期影响等方面阐述了研究进展,并对水稻秸秆还田化感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小麦水稻秸秆还田化感作用

    种植模式对华北区夏谷子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刘建军韩晓冉焦秀芬刘红亮...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华北夏谷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夏谷子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河北东粮公司自选优良品系东储粮黄金苗16号为试验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试验点,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对邯郸地区生产上7种夏谷子种植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灭茬和微喷水肥处理对夏谷子株高、穗长、穗粗和产量均有促进作用;播前机械灭茬、精量播种、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的模式下夏谷子增产9.8%.[结论]播前机械灭茬、精量播种、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的模式更适宜该地区的夏谷子生产.

    夏谷子种植模式产量性状

    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龚松玲何明凤李成伟高珍珍...
    32-3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分别高8.06%和46.71%;3种种植模式水稻季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产量是油菜的2倍左右;在经济效益上,中稻-油菜模式收益最高,比中稻-小麦和中稻-空闲分别高1123和2959元/hm2,增幅率为6.63%和19.61%;在积温利用上,中稻-小麦模式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高1.27%和27.16%.[结论]中稻-油菜模式的经济效益高,环境风险比中稻-小麦式较小,冬闲田的资源利用效率浪费严重,应选出适应力强,且环境友好的冬季作物.

    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产量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

    地膜覆盖类型对胡麻生理生长的影响

    杨丽王宗胜刘杰
    37-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胡麻生长的影响,为选择高效、环保的覆盖地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转光膜、黑色地膜4种材料,对胡麻全生育期进行平膜全覆盖,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含水率、胡麻经济性状、根系、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土壤水分、根系指标、生物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方面较露地处理表现出优势,苗期0~20 cm土层,转光膜、普通地膜、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水分含量分别较CK高16.67%、15.29%、14.85%、7.75%.普通地膜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48.52 kg/hm2,显著高于CK,各覆膜处理间没有差异,且转光膜、生物降解膜、黑色地膜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7.25 kg/(hm2·mm),其次是转光膜处理,为6.60 kg/(hm2·mm),转光膜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为覆膜栽培提供了参考.

    胡麻普通地膜降解膜转光膜黑色地膜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