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EMATEL的森林火灾影响因素研究

    刘蓉段辉良吴鑫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DEMATEL方法对森林火灾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起着核心作用;加强防火宣传,注重防火队伍建设,加强林区经济投入是做好森林防火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加快对气候因素和植被因素的科学研究,为森林火灾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火灾DEMATEL影响因素生态环境

    火炬树水浸液对苏丹草和狗尾草的化感作用

    董芳瑾金鑫麟李华清欧留妹...
    119-12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火炬树不同器官水浸液对其他植物的化感效应有助于了解火炬树化感作用物质合成的部位.利用火炬树果穗、树皮和根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苏丹草和狗尾草2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火炬树果穗水浸液对苏丹草和狗尾草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化感效应指数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狗尾草的抑制作用强于苏丹草;火炬树树皮水浸液在0.002 g/mL时对苏丹草有促进作用,其余浓度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树皮水浸液3个浓度对狗尾草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火炬树根水浸液3个浓度对苏丹草都表现为促进作用,在0.002 g/mL时对狗尾草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余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火炬树化感效应表现抑制作用的强度是果穗>树皮>根.

    火炬树水浸液化感作用苏丹草狗尾草

    聊城市常见园林树木滞尘能力与叶片微形态解析

    宁婷婷纪紫嫣马雪媛王首刚...
    121-12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聊城市内常见的12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单位面积与单株滞尘能力,通过显微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研究植物滞尘能力与叶表微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TSP)从大到小为白皮松>紫叶李>雪松>紫叶桃>悬铃木>白蜡>榆树>国槐>油松>银杏>胡桃>七叶树.单株植物滞尘能力(TSP)大小顺序为国槐>紫叶李>胡桃>紫叶桃>悬铃木>七叶树>雪松>白蜡>白皮松>油松>榆树>银杏.植物滞尘能力与叶面结构、冠层结构及树体高度有关.雪松吸附PM10的能力最强,白皮松吸附PM2.5和PM0.1的能力最强.叶片越粗糙、绒毛和褶皱越多、气孔多且开口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越强;树冠覆盖面积大的植株滞尘能力较强,叶片小而疏的植株滞尘能力相对较弱,高度为2~6m的植株滞尘效果最佳.

    滞尘能力叶表微结构冠层分析单位面积滞尘量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重庆市武隆区农旅融合困境与对策

    张家栋张国栋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农村产业融合必然的发展趋势.武隆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涉农产业基础较好,具备农旅融合的先决条件.采集武隆区旅游业与其他涉农产业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测算农旅融合水平,发现武隆农旅融合达到一定水平,旅游业同农业、林业融合较好,同牧业、渔业融合有待提升.继续提升武隆区农旅融合水平还存在服务人才缺失、宣传力度低、品牌效应低等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困境对策武隆区

    赣州烟区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示范效果分析

    申昌优刘辉杨庆根刘毅...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国内烟叶产区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赣州烟区所实施推广应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对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保障烟叶质量安全、提高烟农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该研究为绿色防控技术在赣州烟区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烟草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治效果经济效益

    海洋微藻活性物质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抑菌性研究

    李小姣钟雪峰杜国英
    131-13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杯碟法,选取3种海洋微藻:2种硅藻(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um f.minutissim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种绿藻(塔胞藻Pyramimonas sp.),测定了其石油醚和85%乙醇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塔胞藻的乙醇提取物抑菌性最强,三角褐指藻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新月菱形藻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性,而塔胞藻的石油醚提取物无抑菌活性.该研究为烟草病害生防制剂提供了新资源,也为进一步研究微藻抗菌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海洋微藻活性物质烟草青枯病抑菌性生物防治

    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FS)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江曲王可潘求一谈应才...
    134-13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进行水稻拌种,明确其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具有较好防效,2.50 g/kg(种子)处理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防效均可达91%以上;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防治水稻稻蓟马适宜用量为2.50~5.00 g/kg(种子).

    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水稻稻蓟马恶苗病防治

    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辽宁地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曲继林陈昶陈睿马超...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在辽宁省盘锦市胡家镇、辽阳市佟二堡镇、营口市石佛镇、东港市黄土坎镇各选取2块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剂量、剂型和成分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有效用药量为125 g/hm2,用药次数为1次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高于25%噻呋酰胺·嘧菌酯悬浮剂,相较井冈霉素、噻呋酰胺单剂和嘧菌酯单剂防效分别高16.8%~20.0%、12.2%~17.7%、14.2%~17.3%,且展膜油剂处理产量高出其他处理3.6%~19.0%.嘧菌酯和噻呋酰胺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相比其他剂型或单剂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节工省时、治防兼备等优点.

    噻呋酰胺嘧菌酯展膜油剂防效水稻纹枯病

    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和促生效果

    沙月霞邢敏李明洋王晨曦...
    141-14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发用于宁夏玉米茎基腐病预防的微生物菌剂.温室条件下检测了3株芽孢杆菌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和促生效果,研究了3株菌的相容性,田间试验验证了复合微生物菌剂拌土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与促生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R15、萎缩芽孢杆菌(B.atrophaeus)HR37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HR55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较明显的预防效果和促生长作用;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3株芽孢杆菌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证实微生物菌剂M1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达60%以上;微生物菌剂M2在乳熟期的预防效果为58.31%,蜡熟期达65.10%.2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乳熟期的防效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与微生物菌剂对照的防效之间有显著差异.微生物菌剂M1和M2明显促进玉米的出苗率和株高,对出苗率的促生效果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微生物菌剂M1和M2处理组的玉米产量高于噁霉灵可湿性粉剂与微生物菌剂对照处理组,有效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玉米秃尖长度.微生物菌剂M1和M2可以有效预防宁夏玉米茎基腐病,为粮食安全和玉米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微生物菌剂拌土宁夏玉米茎基腐病预防效果促生效果

    施氮量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粳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刘丹邓力喜孙玉友冯章丽...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氮肥用量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粳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适宜于该积温区种植的20个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高低2个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的分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干物重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氮肥施用量能够增加参试粳稻的分蘖数,提高分蘖期和抽穗期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积累,但与低氮施用量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对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实粒数3个性状影响较大,其变异系数均超过10.00%,且产量的变异系数也达9.6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个氮肥用量下第二积温区粳稻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穗长与穗粒数、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

    粳稻施氮量积温区生长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