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塔里木河中下游胡杨抗旱机理研究

    陈敏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塔里木河中下游各监测断面胡杨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下水位状况下胡杨体内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干旱胁迫下胡杨生理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塔里木河中下游胡杨各项生理指标与地下水位均呈显著相关,其中与脯氨酸、MDA含量、SOD活性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和POD活性呈负相关,并且在干旱胁迫下,胡杨通过调节自身各项生理功能来抵御干旱胁迫;同时,胡杨生长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其生长胁迫时地下水位为5.00 m左右,严重胁迫时地下水位为8.00 m左右.

    胡杨生理响应地下水位干旱胁迫塔里木河

    高黎贡山百花岭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及多样性分析

    唐宗英乔璐盛家舒诸慧琴...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黎贡山是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这里保育了多种珍稀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植被类型.由于高黎贡山处于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高黎贡山不同纬度带、不同坡向上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百花岭片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记录55属62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山茶科(Camelli-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的植物优势明显.该片区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地理成分共涉及12个分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高黎贡山百花岭区系多样性

    内蒙古野生柳兰土壤生境因子和环境因子研究

    陈志婧冯伟哈斯其木格赵静漪...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野外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野生柳兰6种不同生境下的土壤与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柳兰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好,在山地、林间、耕地、林缘、湿地、草地等均可完成全生育期生长;野生柳兰生长区域土壤水分介于2.4%~15.1%,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范围大、较耐干旱;野生柳兰生长区域土壤紧实度为34~48 kg/cm2、土壤温度为12~22℃,变异幅度较窄,可能是野生柳兰扩大种群的限制因子之一.研究结果将为野生柳兰最适生长环境分析、引种驯化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野生柳兰土壤生境因子环境因子

    9种彩叶树种在北京的适应性及观赏性评价

    彭玉信李淑文
    122-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地区引种栽培的金叶白蜡、金叶国槐、金叶复叶槭、秋紫白蜡、紫叶稠李、红叶寿星桃、国王枫、紫叶风箱果、金边连翘9种彩叶树种为对象,对其进行了物候期、适应性(耐热性、抗寒性及抗病虫害性)和观赏性研究及评价.结果表明:9种彩叶树种在北京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北京地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的环境条件,越夏后没有焦边现象,越冬后没有抽条干枯现象;9种彩叶树种中,秋紫白蜡为秋季观赏树种,其余8个树种为三季观赏树种,观赏期为180~225 d,色泽稳定,可在北京地区大力推广.

    彩叶树种适应性观赏性评价

    小美旱杨初代培养研究

    代金玲乌日罕李佳琪华佳文...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小美旱杨一年生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下小美旱杨初代培养的情况.结果表明:茎段表面消毒以75%乙醇30 s+0.1%HgCl212 min为佳;MS培养基中腋芽的萌发率高于1/2MS和WPM培养基;初代培养最适的生长调节剂为0.10 mg/L 6-BA+0.10 mg/L NAA,诱导率为91.67%.

    小美旱杨茎段腋芽诱导初代培养

    乌鲁木齐市7种荷兰大丽花新品种引种栽培适应性研究

    陈叶李荣赵明君
    128-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乌鲁木齐市栽培的荷兰大丽花新品种.[方法]对引进的7种荷兰大丽花新品种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植物园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物候期、生长特征、花期、花部形态特征、抗病性、枝叶覆地性和耐热性等综合性状进行试验对比及观察.[结果]7种荷兰大丽花非常适应乌鲁木齐的气候特征及地理环境,除玛丽伊芙琳外,其余6种成活率达75%以上,且长势优良.7个品种均表现出原生物性状,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及耐热性,易栽培管护.荷兰大丽花花型奇特,颜色鲜艳,花期可持续72~90 d,株型丰满挺拔,叶1~3回羽状深裂,叶形奇特,观赏性极高,可用于露地栽植,营造各类景观效果.[结论]荷兰大丽花管理成本低,性状表现良好,在乌鲁木齐地区园林绿地推广使用前景广阔.

    荷兰大丽花引种栽培乌鲁木齐市生长特性花部特征

    微丘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以徽王蓝莓观光农业园为例

    金莹莹闻佳乐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丘区观光农业园具有独特的地形基底,是一类特殊的观光农业园.归纳总结了微丘区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特征、发展境遇及规划挑战,以安徽芜湖徽王蓝莓观光农业园为例,运用ArcGIS软件对其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进行分析,提出了总体功能布局与景观结构规划,并着重从道路规划及水系规划两个方面探索了微丘区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方法与建设策略,以期能促进微丘区观光农业园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完善观光农业园理论提供参考.

    ArcGIS分析微丘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

    不同植保器械施药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张翠翠易春燕夏先全吴斌...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植保器械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3种不同植保器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后7 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均达88%左右,药后10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80%左右,而药后14 d对小麦条锈病和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达80%和85%左右.不同施药方式防治效果并无显著差异,植保无人机可用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能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强,值得推广使用.

    植保无人机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

    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沙月霞王晨曦邢敏王佳娟...
    138-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的总DNA提取后,采用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2种微生物菌剂拌土后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微生物菌剂M1和M2拌土增加玉米农田土壤中全磷、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对玉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丰富度增加,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检测样本序列数量和细菌群落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量显著增加;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影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下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增加,优势菌属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丰度增加;降低了土壤中引起人类疾病、参与细胞转化的微生物丰度,增加了参与代谢通路的微生物丰度.微生物菌剂拌土会影响玉米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改善土壤营养,增加有益微生物的丰度,进而改善玉米农田生态环境.

    多样性土壤细菌群落微生物菌剂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生态学

    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殷毅凡吴向辉沈雨李文鞠...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纳米分散技术,研制出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丙硫菌唑ME的防效达89.7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多菌灵WP的73.44%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74.29%;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89.23%,优于对照药剂20%氰烯·戊唑醇SC的83.01%和40%丙硫·戊唑醇SC的81.9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戊唑醇SC的76.91%和40%咪鲜胺·戊唑醇的66.99%;均为纳米水性化制剂时,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94.54%,仍显著优于12%肟菌酯·戊唑醇ME的85.63%和12%咪鲜胺·戊唑醇ME的82.80%.由此可知,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相对最佳,可作为植保无人机药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推广应用.

    小麦赤霉病丙硫菌唑植保无人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