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吐鲁番盆地早熟哈密瓜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赵明伟韩宏伟李良友王强...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引进比较8个哈密瓜新品种(系)在吐鲁番盆地早熟哈密瓜产区的适应性,观察、测定其生育期的生理特性指标,筛选出适应吐鲁番地区露地膜下滴灌栽培的哈密瓜新品种(系).结果表明,哈密瓜新品系M13031-1和园密18号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合吐鲁番市哈密瓜小范围推广示范.

    哈密瓜品种引进推广

    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叶用芥菜资源与保护利用

    刘发万任洪冰秦荣李卫芬...
    40-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对云南哈尼族、傣族、基洛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白族、普米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和独龙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种类及利用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收集到芥菜资源85份,分属小叶芥菜、大叶芥菜、花叶芥菜、宽柄芥菜、皱叶芥菜五大类型.发现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种植种类相互交融,对芥菜的利用民族特色鲜明.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旨在制订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芥菜资源保护措施,高效利用及保护少数民族地方农家芥菜品种,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及物种资源保护提供参考,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保护利用

    不同配比椰糠与沙土对番茄育苗效果的影响

    于秀针张彩虹姜鲁艳张杰...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降低育苗成本,研究不同配比的椰糠和沙土基质配方理化性状及对番茄幼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椰糠沙土在番茄育苗中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穴盘育苗,椰糠与沙土的体积比设置为6:1、5:1、4:1(记作T1、T2、T3)测定各处理基质的的理化性状以及不同处理对番茄幼苗的生长、生物量累积及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沙土的加入增加了椰糠基质的容重、气水比,改善了混合基质通气透水性能,3个处理下,沙土比例越小,番茄幼苗的出苗率、生长、干鲜重、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越高.[结论]6:1的椰糠沙土配比最适合番茄育苗.

    基质配方椰糠沙土番茄育苗

    抗黄萎病番茄种质材料的筛选

    王明耀王学颖鹿秀云张桂海...
    48-4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117份番茄种质材料(品种或品系)断根后分别接种1×107番茄黄萎病菌、1×107茄子黄萎病菌、清水(对照),并进行田间检测,筛选出高抗黄萎病的番茄种质材料15份、感黄萎病的种质材料2份;经对17份材料29个样本的DNA分子检测,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的吻合度为75.86%.该研究为筛选适合茄子生产用抗黄萎病砧木(番茄)育种提供抗源材料,并为实验室番茄抗性DNA分子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番茄种质抗黄萎病筛选DNA抗性分子检测

    基于MIKESHE的流域表层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雷凯文卢宏玮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气象站点实测资料、MODIS植被产品数据集LAI(leaf area index)及世界土壤数据库(HWSD)土壤数据,结合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软件RETC、空间信息处理软件ArcGIS分别对气象、土壤、植被数据进行计算;使用MIKESHE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拉萨河流域内2008—2017年3、7月及典型年(丰水年、中水年、枯水年)生长季(3—10月)内的表层1 m土壤含水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拉萨河流域表层土壤含水量自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流域中部拉萨河中上游的高山地区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相较于中下游河谷及西部盆地地区,中部高山地区土壤水分变化更为剧烈.在时间分布上,典型年生长季内不同月份土壤含水量变化量在33%~37%;总体而言,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大于年际变化.拉萨河谷平原、澎波盆地、流域西部念青唐古拉山脉以东的洪积宽谷、羊八井盆地及流域东北部麦地卡湿地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变化幅度小,农业适宜性较强.

    土壤含水量MODISMIKESHE时空演变拉萨河流域

    山地城市小流域污染状况和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花溪河为例

    樊卫国敖亮张晟
    55-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区面积扩大,与之相对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污染加剧的城市水体.重庆市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区河流众多,花溪河也是其中较大河流之一.以花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水质分析,制定山地城市小流域的污染治理对策.结果显示,花溪河流域COD为8~74 mg/L,氨氮为0.069~4.890 mg/L,TP为0.04~0.70 mg/L.南彭水库饮用水源地出水污染较轻,随后流经乡镇后COD、氨氮到达峰值,表征生活污水直接排放,TP沿流域持续增加至入河口,表明面源污染与生活污水同时增加,加剧了入江河流的TP浓度.调查发现流域内"小散乱"工业企业多至1500余家,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不善,多处出现管网破裂,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人口日常排污需求.针对以上问题,应当制定出台流域发展和水体达标规划,明确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底线,建立科学性、系统性的治理体系和治污路径,推动"当前治标"和"长久治本"双管齐下,同时,深化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鼓励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山地城市小流域污染对策

    基于DEM的甘孜县土地利用格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陈家良夏建国雷苑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甘孜县土地利用、DEM数据对甘孜县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县共划分346个网格单元,以每个单元内各地类面积为观测量分别计算了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Moran's I),绘制LISA分布图,结果表明,甘孜县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均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且为HH型聚集,林地还存在LL聚集的现象;结合DEM提取出的海拔、坡度因子,分析地形因素对空间自相关聚集特征的影响.甘孜县各地类的聚集特征均与相应区域的地形情况密切相关,地形是土地利用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格局空间自相关DEMMoran'sI指数地形分析甘孜县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的福州市能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

    薛若晗
    64-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足迹是研究区域可持续状况的常用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加入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模型,计算福州市2011—2017年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并对2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改进模型计算福州市2011—2017年的化石能源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结果表明,2011—2017年,传统模型计算的福州市人均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由1.281 hm2减少到0.978 hm2,净初级生产力模型计算的人均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由0.456 hm2减少到0.408 hm2.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整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年变化速率和具体构成份额都存在差别.福州市2011—2017年的人均化石能源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从2.873 hm2减少到2.681 hm2.在人均化石能源地生态承载力的构成中,水域近海和林地占85%以上.福州市化石能源地的生态盈余在逐渐减少,区域可持续状况不乐观.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化石能源地净初级生产力福州市

    粪便资源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昌吉市海奥奶牛合作社为例

    李想余国新甘昶春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出了多种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的开展实现了改善环境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产业链延伸.以昌吉市海奥奶牛合作社为例,探讨了循环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具体实践模式,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循环农业模式粪便奶牛沼气

    苏州市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

    丁焕新陈吉孙永泉陆阳...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苏州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尤为突出.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苏州市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各地开展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治理修复对策